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3)

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3)

面对价值观疲劳:如何证明价值

较之价值观混乱与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挑战。价值观混乱至少说明还相信价值观,只不过秉持的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价值观;价值观迷茫至少表明对价值观有期待,只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疲劳则不然,是一种对价值观的冷漠,对价值观没有感觉,既不信奉也不反对,充斥着“打酱油”心态。价值观好,跟我也没关系;价值观坏,对我也无所谓。一个社会价值观呈现出这种状态是极其危险的,什么都不信的时候正是什么都会信的时候,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行尸走肉,无头苍蝇,要么是暴民,要么是愚民,迷信、疯狂、骚乱,极易在这样的社会中产生。这些年来,社会中越低劣的骗子越低劣的谎言越能骗人成功,越荒唐的行为越不可理喻的举动越有市场,正是价值观疲劳的社会表现。

出现价值观疲劳的现象,不能一概怪社会、怪民众,这与我们前些年价值观的空洞说教有直接关系。我们一些价值观的灌输假大空,言不由衷、辞不达意,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怎能要求社会民众把你当回事。要想改变这种价值观疲劳的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证明自己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价值观,还是着眼于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其落脚点也是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切地感觉到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怎能不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目标呵护备至;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实地感受到与这个社会融为一体,没有身份歧视、没有阶层隔阂、没有利益固化,怎能不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取向心向往之;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心地意识到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准则还用三令五申吗?

但是这“真切”、“真实”、“真心”,远不是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和小修小补的体制机制变革就能办到,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如何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又如何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准备坚实的现实基础,需要大努力,更需要大智慧。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