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董校长》需实现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4)

【案例】《董校长》需实现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4)

学生这边有了表达诉求的《董校长》,而校方后勤管理处那里有了《行动代表我的心》;学生这边在网上疯狂晒图,而学校负责人也明确表态“勒紧裤腰带也要装上空调”。应该说,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管理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现象。虽然这说起来很平常,但在行政化、官僚化日益严重的当下,这显然算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标杆。

当下大学里,职能部门、管理部门林立,什么部、什么办、什么处,可谓名目繁多,而这些部、办、处,更多的是像一些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存在的目的,本应该就是为学生而服务的,但是,因为大学里的官僚化和行政化,这些职能部门更多地愿意表现出“对上负责”的媚态,而不愿意表现出“对学生负责”的担当,说白了,就是只想为校领导服务,而不想为学生服务。于是,几乎每一所大学里都有了一个如政府衙门一样的办公楼。

办公楼就办公楼,可是办公楼上的空调“一个都不能少”,而在教学楼与宿舍楼上的空调却总是“多一个也不装”。大学,也越来越不像是大学生们的大学,而像是校领导的大学。对于我国几千万大学生而言,感受到“大学不怎么关心学生”的悲凉,几乎已经成了情感共鸣。这显然不应该是大学正常的生态。

因此,这绝非是简单的装不装空调命题,而是大学装不装官府、校领导装不装领导的问题。装空调,意味着大学校领导的思维正在朝下转向,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大学精神的回归。我们乐见更多的大学,尤其是处于火炉城市的大学能够为学生装空调,更希望更多的大学能够与学生有更多的良性互动和情感交流——而只有大学多关心关心学生,大学才有希望。

“求空调”诉求需良性互动化解

近年来,每逢高温夏季到来之际,国内很多高校宿舍没有安装空调的大学生都会通过各种表达形式向学校“求空调”,比如去年湖南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在微博上发打油诗“有空调”,前些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改编《江城子》向校长“喊话”“求空调”等。

在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居民家中普通的家用电器的当下,特别是很多高校早为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向学校喊话“求空调”,即便反映了90后的大学生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但是,大学生的“求空调”诉求并不过分,属于正当诉求。毕竟高校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再拿过去大学校园的生活条件要求今天的大学生,时代不同,大学生的生活就该不一样。

然而,对于学生“求空调”的诉求,高校应当积极予以回应,与学生之间进行理性对话。高校不管是像北师大一样满足学生的诉求,给出安装空调的时间表,还是拒绝学生的诉求,拒不为学生安装空调,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答复,把拒绝的理由说清楚、讲明白,冷静和温情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

高校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空调”诉求,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可能确实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没有能力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高校老校区的学生宿舍建设时间比较早,电线也比较老化,很难同时带动几千台乃至上万台空调,必须先改线路才能安装空调,只能等到寒暑假才能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每所高校的经济状况不同,高校同时为每一间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并整改线路,这不是一笔小费用,少则需要几百万元,多则需要几千万元,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承受得起。从这个角度说,如果高校拒绝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学生没有必要过于指责和批评,认定高校不在乎、不重视学生的诉求。

总之,只有实现高校管理方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争取对方的更多认同,才能化解“求空调”的诉求以及可能引发的矛盾和不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