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阿旃陀石窟群

世界文化遗产——阿旃陀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106公里。整个石窟群长500多米,29个洞窟呈镰刀形展开在崖壁上,石窟有百年历史,是辛劳智慧的古印度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石窟包罗万象,景色优美,气势壮观,洞壁上刻有精美的壁画、修道院、壁画记录了佛教艺术、历史和几个印度的王室生活,壁画栩栩如生。阿旃陀石窟群集绘画、雕刻佛教和历史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阿旃陀最初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至6世纪的笈多时期,更多精心修饰的石窟又被添加到原有的石窟群中。阿旃陀石窟的绘画和雕塑,是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

古老的艺术天地

阿旖陀石窟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位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在印地语的意思是“伟大的民族”。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印度地区,而且其出口总额达到全国的32%。马哈拉施特拉邦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首府孟买素有印度“商业之都”和“金融之都”之称,也是久负盛名的国际都市。

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现存最多的是壁画。阿旃陀石窟群一直静静地沉睡在撒哈丹山脉中,直到19世纪一群狩猎的英国官员在追捕猎虎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了这片古老的艺术天地。传说,1819年,海德拉巴邦的藩王招待英国军官约翰·史密斯一起猎虎,史密斯追踪一头巨大的老虎来到溪谷,在断崖上举枪瞄准对岸之际,老虎在布满植物的岩壁上消失不见了。史密斯仔细观察岩壁,似乎看到一些雕塑,于是报告了藩王。藩王下令清理岩壁上的植物,原先在植物遮掩下的石窟终于显露出来。第10窟的岩壁上至今刻着“约翰·史密斯,1819”,据说那只老虎就是在这里逃遁的。后来,人们发现门外的石像同中国高僧玄奘的记载完全相同。“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全部石窟29座,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与毗诃罗两类。第9、10、19和26窟为支提,其余25座皆为毗诃罗。支提窟当中置窣堵婆,天然岩凿,内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诃罗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

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

责任编辑:何思佳,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