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壁画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较之同时代的其他遗迹中的佛教艺术,有明显的进步。如9窟残存有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线条柔和纯朴;10窟有索姆、六牙白象本生和礼拜菩提树等画面,运笔大胆,风格豪放。
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布局紧凑和谐,作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富有抒情趣味,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人物描绘手法精细,注重姿态的变化,其中对妇女的描绘,均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其代表作有17窟的狮子国登陆图和佛说法图及太子与嫔妃劝酒图、16窟的佛传故事等。在第16窟内左边墙上的壁画,是乔达摩出家修道时他妻子的悲哀画面,乔达摩出家修道后,妻子耶输陀罗斜坐在椅子上,微微低头,忧伤欲绝、痛不欲生的神情活现于画面。在16窟的外面,有一条小路,是在岩石上凿成的,从石阶下去有一门,门外两旁各有一只用黑石雕成的大象守门,再往前就是巴哥拉河岸。据说,唐朝玄奘法师在公元638年曾航行到此登岸,访问阿旃陀石窟。另外,各窟的装饰壁画,如卷云、蔓草、莲花及小动物等,均设计巧妙,想象丰富,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到了晚期,壁画创作在艺术上更臻完善。此时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色彩典丽,讲求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为阿旃陀石窟壁画艺术的最佳者。洞内左右的小佛龛壁画尤引人注意,右龛以山岳为背景,塑造了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左龛的重层室内,奴婢们簇围一贵妇人,人物颇为写实。另外,周壁上的鹿王本生、摩耶夫人之梦等佛教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为广泛。
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
保护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
阿旃陀石窟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融三者于一体。它虽然取材于佛的生平事迹,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壁画和雕刻的优秀艺术,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每每欣赏这些古建筑时,都要为它们遭受的损坏和残破而悲哀,担忧着它们未来的命运。这些祖先的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但愿不要只成为一代或几代人的记忆。人类创造的一切,正如同人类自身一样,从诞生之日起便踏上了消失的过程。正是因为湮灭和消失,才造就了世界遗产的迷人魅力与伟大价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