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7日,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上百个国家的12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就发展绿色经济、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环保议题进行了商讨。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展现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鉴于与会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未来围绕环境安全的国际规则博弈将继续加剧,中国应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借助这一全球对话平台,继续讲好自己的“故事”。
(图片说明:6月2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拍摄的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闭幕式现场。)
中国广获好评
近年来,中国无论是环保意识的提升,还是实打实的治污减排,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积极评价中国对环境保护的参与,预言中国在应对自身环境危机过程中将起到示范作用。施泰纳表示,“中国承诺建设生态文明,所产生的解决方法不仅可用于中国,也能帮助其他国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亦表示,中国通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贸易部门负责人史蒂文·斯通则直引数据称,大会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显示,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长迅速,发展绿色能源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斯通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主要归功于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领域的巨大投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