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揭露的问题就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审计揭露的问题就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在中央各部门里,有权分配“农林水事物”财政专项资金的有114个处室,分布在9个部门的50个司局。当资金下达到地方后,有权分配的机构进一步膨胀,仅省一级,就有20个部门……

四川省简阳市将上级财政拨付的14.19亿元民生类专项资金挪用于工业园区建设;辽宁省补贴2.68亿元用于海外科技企业并购,但却被用于收购法国的14个葡萄酒庄园;中华医学会在160个学术会议中,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

这些细节来自审计署最近几天密集发布的中央财政管理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公告。中国社科院战略财经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等财政学专家认为,看似很个案的问题,却折射了财政领域诸多亟待改革的体制问题。

“农林水事物”专项资金散落在中央部门的100多个处室,背后就是专项转移支付的多头管理,效益低下;民生资金被挪用,投资到竞争性领域,说明政府的职能还没厘清;医药企业愿意赞助中华医学会,也正是看中了行业协会一脚跨政府,一脚跨市场的特性。

在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审计报告的现场,多位委员表示,审计已经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当务之急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还要进一步转变,否则只会屡审屡犯。

也有很多专家发现,今年的审计报告虽然不长,但却对很多违规问题进行了详细披露。那些被细致描述的问题背后,也正是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资金分配就是权力,谁都想参与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过多过滥的问题,一直为学界所诟病,到底有多不合理?透过“农林水事物”财政专项资金的庞大体系可以看出问题之所在。

据审计署调查,中央部门中,“农林水事物”财政专项资金有66个。除了资金分散、多头管理外,在资金从上往下划拨的过程中,效率极为低下。如广东省2013年分配的“晚造水稻种植保险保费补贴”1.16亿元,经县、市、省逐级审核,最长历时213天才到位。

高培勇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多头管理,就好比某个村子里养了一只鸡,村里人谁都想去喂一把米。大家争先恐后喂鸡,实际上是在追求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分配权的背后就是部门利益。但专项资金用得不合理出了问题,却没有追责机制。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设置重复,除了部门间对权力的追逐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中央财经大学王雍君教授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政府的简政放权出发,进一步让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匹配。

经审计核实,在中央部门中,具有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明细项目有363项,其中“中央基建投资”1个明细专项又包含110个子项。

有的专项设置交叉重复,财政部管理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等6个专项与发展改革委管理的“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等6个专项重复。财政部管理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名优经济林”等21个专项,与发展改革委管理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农产品冷链物流”等13个专项,在资金投向、补贴对象等方面存在交叉现象。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还指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批链条长、信息沟通不畅,加之审核监管不到位,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问题较多。

在分配环节,超范围和超标准分配财政资金128亿多元;在申报和拨付环节,抽查的6个中央财政专项中有18亿多元被骗取套取;在使用环节,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1亿多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彭森说,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要求,但是审计工作报告里还提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清理力度不够大的问题,这暴露了我国财政体制中,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