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开始,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两年多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艰辛探索下,这一全局性、战略性举措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在实践中架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搭建了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开辟了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指出,要把双联反映民意的任务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今年4月,他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新民村调研时强调,要把联村联户行动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进一步让党员干部得到实践锻炼、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为此,记者近日走进民乐县六坝镇新民村,试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聚焦这个移民村在双联行动两年多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探析当地在双联行动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说起移民村,许多地方都觉得头疼。对于民乐县来说,六坝镇新民村正是这样一个移民村。
在民乐县,新民村不仅海拔最低,而且一直以来也是经济“洼地”。到2012年初,村民从舟曲搬来十多年了,人均纯收入只有800余元,而且家家吃低保。
那会儿,许多民乐人都说,要是拍一部电影,需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外景,新民村是最好的选择。黑黝黝的土坯房,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处处破败不堪……
今年58岁的村民韩礼学,当时在村里算条件相当好的。家里除了一个破旧的沙发外,再就是两三个箱子,看的电视,还是他十年前在张掖旧货市场花80元买的14寸黑白电视。
然而,如今,走进新民村,许多民乐人都觉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才两年多的工夫,这里旧貌换新颜。一座座按照特色民俗风格统一打造的小四合院美观气派;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直达农家小院;宽阔的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建养殖暖棚、种中药材,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去年,新民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000元。
是什么,让新民村“新”了?
“答案正是双联行动。我们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以落实六项任务、加快脱贫攻坚为重点,通过在双联行动中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夯实发展基础,使包括新民村在内的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民乐县委书记杨君对记者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