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是一味强调干部说了算,还是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
——顺应民心民意激活内生动力
“双联行动以来,其实村子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思想开始动了,脑筋开始转了,大多数人想方设法谋划着咋致富了。”韩礼学对记者说。
能让新民村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有这样的突破性转变,在韩礼学看来,关键是双联行动以来,村里需要啥项目,哪项政策需要改进,不仅让大家畅所欲言,而且许多建议都能落到实处。“咱们提的意见县上都采纳了,咱要是再不努力,咋能说得过去?”
民乐县今年出台的“1号文件”中,关于养殖业的扶持政策,与前两年的就大有不同。“原来,我们进行奖补时,只是将目光聚焦到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今年,我们认真听取包括新民村在内的贫困村群众意见,将分散养殖的农户也纳入了进来。”民乐县委农办主任夏泽告诉记者。
为了全力发展草畜产业,前年和去年,民乐县出台的当年“1号文件”中,都规定新建标准化养畜暖棚80间以上的养殖小区,每个补助10万元;150间以上的,每个补助25万元。
这一政策,虽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使县里的规模养殖业突飞猛进,但是,在包括韩礼学在内的许多贫困村村民看来,政府将钱“垒大户”了,真正贫困的人反而享受不了政策扶持。
在听到群众这一呼声后,今年民乐县出台的“1号文件”中,把对于修建150间以上暖棚养殖小区的补助25万元的政策取消了,新添了一条规定——“对55个贫困村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农户新建标准化养畜暖棚3-5间,牛、羊、猪饲养量或能繁母畜饲养量分别达到5头、20只、20头或3头、10只、3头,每间畜棚补助资金800元。”
好政策激活一池春水。“今年政策好得很呀,咱和大户一样,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扶持了。”在新民村,不仅仅是韩礼学冲着这一政策,满怀信心地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养了50多只羊的杨绪德对记者说,他今年想修建一栋占地5亩的羊圈。去年才开始养羊的虎平仓,前一阵子也将以前的老厨房拆了,盖起了羊圈。
不仅仅是产业发展听取群众意见,在村子去年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时,民乐县也让新民村村民充分做主。
修房,老百姓总是担心他们被动听指挥,害怕钱不能用在刀刃上,甚至怀疑干部挤占、挪用了有关款项。对此,民乐县在村民自愿报名改造房屋的基础上,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住啥户型,村民从4种方案中挑选决定;由哪家工程队建,村民个人自己找老板;用谁的建材,也由群众说了算。村里为此专门成立了修房领导小组,成员由村里的13名党员、5名群众代表和乡上驻村干部组成。
去年1月20日,一场特殊的建筑产品团购推介会在新民村村委会会议室召开。一大早,来自兰州、张掖以及宁夏银川、陕西西安的十多家供货商来到这里,与修房领导小组谈判。
“像卖砖头的,来了4家客商,我们选了张掖一家砖厂,连拉带卸,一块0.31元,比原来的报价便宜了4分钱;瓦片厂家有3家,最后选择的是宁夏客商的。”作为群众代表的韩礼学说。
有了农民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扶贫项目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他们精神面貌和干劲为之一振,也大大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理解。民乐县因势利导,挖掘着包括新民村在内贫困村每位农民身上创业的潜能,培养起他们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迈步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