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零距离 聚力惠民生
“独生子女费的3000元怎么领?”“到秦皇岛的班车几点有?” “有的井盖没有盖上”……从交通客运咨询等个人小事,到涉及公共安全的民生问题,在承德市961890群众服务热线话务部,每个来电都被认真的回复并记录。
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政府,961890群众服务热线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961890热线也被群众形象的称为“娘家人”。
在诸多承德党员干部的心里,这一年他们有种激情燃烧的感觉;在许多承德老百姓的眼里,党员干部执政观念中那道“看不见的墙”也在慢慢拆除。
从“政府配餐”向“民众点菜”转变,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双滦区把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问题确定为民心工程,明确完成时限,接受群众监督,打造延伸到百姓“家门口”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确保让改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在隆化县362个行政村,有这样一批心怀浓浓乡情,从“老家”走出的“名人” ,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奔走在实现“家乡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路上。
1800多名优秀人才回原籍组建“帮扶支部”推动农村发展,他们是农村“两委”班子的“智囊团”,干部议事决策的“参谋部”,促进农村发展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
发展无止境,服务群众亦无止境。承德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创新的方法多了,帮建的措施硬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按照“选派+志愿”的模式,回村组建“帮扶支部”571个,探索创新了“民管会”、“农村大社区”。
“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群众期盼的事能够及时办好,使群众不满意的事能够得到纠正”。承德市先后制定了4个层面、22类、234项便民措施。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全面推进项目审批“领办制”、为民服务“代办制”,打通联系群众的“断头路”,拆除服务群众的“篱笆墙”。
民之所需我即为,民之所呼我有应。出台教育、医疗收费治理方案,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做好合作医疗补偿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全面推进316个行政村实施“面貌改造提升”,打造精品示范村31个。全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2个,竣工交付保障性住房19978套,分配入住9100套,计划新开工14500套。
悠悠为民情,丝丝暖人心。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为民举措,让群众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把党的政策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落在了百姓的心坎上。为民,永远在路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