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变轨与经济政策指向

中国经济增长变轨与经济政策指向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以后,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势的担忧不断升温,各种对策、建议也是南辕北辙。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已经或者将要进入新的增长轨道,宏观政策、微观经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一、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变轨态势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判断当前中国经济阶段,国内外的认识分歧很大。既有持续震荡下行说,也有正在筑底即将反弹说。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轨迹进行冷静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似乎已经步入新的轨道。

图1:2000-2014年中国GDP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时间长达27个季度。但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动,GDP增长在2008-2011年间经历了较大波动,从2007年四季度的14.2%快速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的6.6%,随后虽因大规模刺激政策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2.1%,之后开始继续下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8%以下,这16个季度基本的趋势是在剧烈波动中伴随着增速下行。但从2012年一季度至今, GDP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7-8%的区间之内,中国经济增速的轨道已发生明显转换,从连续上升、大幅波动进入较为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区间。我们把时间再延伸到1980年至今,中国经济有三次明显的加速期,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1981-1984年)、90年代初(1990-1992年)和本世纪初,三次加速期后都伴随着一段时间的调整(1984-1990年、1993-2000年、2008-2011年),与这三次加速期相联系的事件分别是改革开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南方讲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认、加入WTO;但与前几次不同的是,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并未继续向下调整或转入加速期,而是在一个区间内平稳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递推动态中国CGE模型(DRCCGE)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6年间GDP增速将保持7%水平以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未来3年增速进行预测,结果也不低于7.1%。

经济增速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是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中长期趋稳的积极变化,一是经济增速回调过程中就业保持稳定,就业总量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走稳趋势;三是企业盈利水平并未随GDP增速下降出现大范围亏损;四是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稳步提升;另外,随着宏观调控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给出增长率下限指引,有利于社会各方形成较为合理的增长预期。考虑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近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未来3-5年间预计经济增速仍保持在7-8%的区间,同时伴随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若能够维持适度的投资强度,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个增速仍是健康的、相对可持续的增速,有利于未来十至十五年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

二、经济增长主要指标波动收敛、趋稳

2008年之前几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15%-20%左右,经过几年的调整,近两年增速下滑到10%左右。从供给角度看,中国经济主要行业产能都处于相对过剩的情况,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需求方。

图2: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来看,2010年以来,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在减弱,但我们需要认清楚这种变化的实质,三个方面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3-5年内发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图3:“三驾马车”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投资

三驾马车中,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情况看,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出口对增长的直接影响有较大或然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增长,尤其是是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考虑到制造业投资较大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带动,中国经济增速对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依赖性比较大。2011年末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3.8%下滑至17.6%,导致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但从行业来看,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的是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电力、金属冶炼以及住宿和餐饮等落后产能或受中央反腐政策影响较深的行业,而对教育、卫生、科学研究、环保和基建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投资增长相对平稳。由于房地产、电力和采矿等行业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头戏,对其投入减慢虽然在一定时间段内拉低了经济增速,但换来的是投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速的转换已经势在必行。

从趋势上来看,最近9个季度虽然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然处在震荡调整之中,但振幅呈现下降趋势;而基建投资整体上呈现回升上行趋势,从而使整个投资增速波动趋稳。

图4:投资增速情况

2.消费

2011和2012年,消费一度超越投资成为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但2012年后期消费增长出现拐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由15%下降至13%左右,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超过5%,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明显萎缩。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来的消费增速下滑是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厉行节约、打击奢靡消费的政策为背景的,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被明显挤出,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出现明显下降,但居民消费并未受到影响,社会消费增长更多地倚重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而高端餐饮、娱乐场也积极面向市场转型,大中网络消费蓬勃兴起,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技能培训等教育消费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消费市场更加健康,从长远来讲是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

图5:2012-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当月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出口

2011-2013年,出口对我国GDP增速的贡献率均为负值,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长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如人意。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拖累中国出口从过去十几年20%以上的增速大幅回落至个位数,在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进入2014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轨迹来看,波动幅度明显收敛,尤其是从最近9个季度扣除季节性因素以后的趋势上来看,进口与出口都呈现趋稳态势。

虽然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都有继续波动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目前看到的总体态势是趋于稳定,消费增速在挤破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泡沫后预计增速仍然稳定在12%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出口增速虽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出口结构和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未来继续下滑的可能性比较低,净出口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将企稳回升;投资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城市基础设施补课、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建设、城镇化、制造业固定资产更新周期等方面的投资需求旺盛。总体来讲,在目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不仅能保持在7-8%的区间,而且是健康、可持续的,完全没有必要为季度之间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波动而过分忧虑,况且对比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是比较快的。

中国经济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但是幻想通过强刺激或微刺激回到过去高速增长老路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态势,宏观政策与微观经营都正视这种转变,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要有新的思维并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目前所发生的变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