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世界文化遗产——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海印寺初建于新罗时期的公元802年,位于韩国庆尚南道伽耶山南侧山麓陕川郡红流洞溪谷的尽头,是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海印寺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寺中藏经版库里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大藏经版共81258块,号称“八万大藏经”,总字数约5200万之多,据称无一错漏,既工整又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现存大藏经中,历史最悠久,内容最完善的。1995年,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海印寺位于伽耶山,寺中藏有高丽大藏经版。高丽大藏经版是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全书,全书用80 000块木版雕刻而成,完成于公元1237年至1248年。藏经阁建于公元15世纪,是专门为收藏高丽大藏经版而建造的,这一建筑也被认为是杰出的艺术作品。作为高丽大藏经版最古老的保存地,海印寺和藏经阁有着非常特别之处,其保存木版技术的发明和实施让世人惊叹不已。

海印寺初建于新罗时期的公元802年

海印寺初建于新罗时期的公元802年

八万大藏经版存放地

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亦名牛头山,是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而于公元802年创建的道场。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在《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有“海印三昧”之名。海印三昧又叫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华严宗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佛说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义,以及审查根机。如说《法华》时,入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时,入等持王三昧;说《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华严经七处八会中,每一会均有别定,即第一会入如来藏三昧,乃至第八会入师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即此七处八会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际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森罗万象一时印现,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俱现。华严大经即依此定中所印现之万有而如实说。海印寺之名即取义于此。

高丽大藏经版是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全书

高丽大藏经版是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全书

八万大藏经,是指藏经的版数有八万多张,也来源于佛教对大无可表之数的概括,就象通常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或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一样。大藏经在高丽时代曾两次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来雕刻。首先雕刻的称为旧板大藏经,从高丽显宗二年(1011)敕命雕刻开始至1087年,经过77年才完成。可惜的是旧板大藏经于高宗十九年(1232)在战乱中全部遭元兵焚毁。四年之后,高宗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间(1236-1251),高丽朝野上下为求佛力护佑折伏蒙古,发愿再雕大藏经,历经16年完工。新板高丽大藏经最初置于江华道,由于倭寇的侵略,转移到汉城的支天寺。朝鲜时代太祖时(1398),全部经板迁移到海印寺。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同治年间,海印寺因战争等原因,七次遭受火灾,新罗、高丽时代之建筑遗物悉归乌有,唯收藏大藏经板木之屋舍幸免,实属不可思议。 

责任编辑:蒙时辰,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