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及时“对症下药”是破解社会治理症结难题必须手段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黔南州集全州之力,全面做好“三大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州委每年统筹“五个一千万”资金,全面实施救助失辍学流浪问题儿童的“雨露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救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安宁工程”,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问题人员回归社会的“回归工程”,全力救治艾滋病患者的“红丝带工程”等“五项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建设同步小康的“一个目标”。“135工程”的实施,标志着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迈入历史性阶段。
目前,黔南州全州建立了“雨露学校”12所,“阳光企业”15家,“安宁医院”2所,“回归安置基地”12家,“艾滋病特殊医院”2家,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4358名特殊群体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和救治,违法犯罪率大幅下降。这不仅有效实施了社会治理,破解了特殊人员群体犯罪诱因大、源头治理难的问题,还扎扎实实地为民服务,解决了特殊人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并和谐了社会关系,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作者为黔南州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州公安局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