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唯有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引,方能确保行稳致远。本文立足改革实践前沿,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集成等五大维度,系统研究阐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与实践方略,深入揭示其蕴含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必须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在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中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
——坚持问题导向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问题是改革的起因。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影响人民当家作主更好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解决影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解决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解决影响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体制机制问题。抓住这些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科学谋划,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
瞄着现实问题去改革、奔着深层问题去深化、着眼解决问题去推进,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着力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各领域的风险问题,有效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2024年11月7日拍摄的位于旌德县庙首镇的农村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坚持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正确的改革政策和策略,不是闭门造车的空想,也不是教科书里现成的案例,更不可能照抄照搬他国的经验和做法,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制定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就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敢于修正错误、强化责任担当的过程,就是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
面对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查问卷、协商议事、网络问政等多种渠道,做足做实调查研究基本功,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深入细致了解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改什么、不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了然于胸,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剖析在一线、决策立足于一线。
——坚持因地制宜
改革已行至深水区,加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地在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发展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面临的短板和问题各不相同,只有深深扎根于各地实际的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不看政策是否切合实际、照抄照搬、盲目搞“对标”,不顾当地实情、不听群众意见,最终会导致改革举措和现实情况脱节,导致政策“水土不服”。
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扎实做好政策对接、工作衔接和任务承接,科学谋划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举措,找准政策落实与工作突破的契合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紧贴地方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搞清楚改革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实现政策与民意的上下贯通,因需施策、因时制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打好改革“组合拳”,蹚出一条差异化、个性化的改革“新路子”。以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例,坚持因地制宜,就是要紧密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规律,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分类施策,找准赛道、科学谋划、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打响特色牌、走好特色路,更好发挥各地区的特色和优势。
2024年10月13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村民驾驶收割机进行卸粮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坚持守正创新
改革历来都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守正即坚守正道、坚守真理,创新即开辟事业发展新境界、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守正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石,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守正才能坚定方向、不犯原则性错误,创新才能对标现实、引领时代;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更成熟更持久。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论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形态进行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坚持系统集成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交融,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多,影响范围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防止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防止四面出击、分散用力,旨在通过加强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放大整体效应和集成效应,从而更好推进改革进程、实现改革目标。
要坚持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经济社会运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不同时空因素的系统集成,使系统因素在整合资源配置、维系各类经济主体合作关系中发挥特殊积极作用,更好处理各项改革举措的有效联动和衔接配套,更好处理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反馈和应用,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充分释放系统集成的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改革越往前走,遇到的困难就越多、挑战就越大、任务就越艰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活力,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宣讲家网 陈庆修)
作者陈庆修系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