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对“七七事变”认识混乱

摘要:1937年7月7日夜,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响起枪声,由此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如今,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77年,但日本国内围绕这一事件的起因和性质仍有诸多混乱认识乃至谬论,特别是安倍政权试图将歪曲的历史观灌输给下一代,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1937年7月7日夜,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响起枪声,由此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如今,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77年,但日本国内围绕这一事件的起因和性质仍有诸多混乱认识乃至谬论,特别是安倍政权试图将歪曲的历史观灌输给下一代,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1

(图片说明:7月6日,在北京卢沟桥,人们点燃蜡烛缅怀抗战先烈。)

最“中立”表述:就事论事

关于“七七事变”,2010年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中曾有提及。与日本学界的其他种种说法相比,日方学者在报告中关于这一事件的看法相对来说最为“中立”。

报告书的概要对“七七事变”的描述是:最初的交火是偶发事件,在现场对峙的部队一开始达成了临时停火协定,但日本的“支那驻屯军”和关东军将事件视为天赐良机,开始准备借机打垮国民政府,占领整个华北。

在这份报告中,中日学者对这一事件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这一基本结论没有异议。不同的是,中方学者将“七七事变”置于日本侵华政策的大背景中考察,而日方学者侧重于“就事论事”。

日本历史学者对“七七事变”的研究更多地纠缠于中日两军谁开了第一枪,以及其后战火为何迅速扩大,而甚少提及日本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的侵华策略大背景。

2

(图片说明:7月7日,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的纪念“七七事变”集会上,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致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