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潜质与衍生(2)

中印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潜质与衍生(2)

二、作为新型大国关系衍生的中印关系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模式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对外战略提纲挈领的构想。倡议提出后,中国学界就此进行了大量探讨,旨在充实该战略构想的具体内容,并由此解读中国在新时期应该确定何种全球战略。因此,关于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究竟只是关于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还是涉及中国对外战略中与其他大国关系的一种更为广泛的战略设计,是值得思考的课题。中国官员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所做的解释固然突出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愿景展望,[6]但正如很多学者指出,关于新型大国关系的官方解释显然具有超出中美双边关系的涵义。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他新兴大国的崛起,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而大国关系的重新调整与定义正是关键性的变化之一,无论从理论还是政策层面上看,这种变化不但涉及所谓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关系,而且也必然涉及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甚至从历史的经验观察,例如20世纪发生的权力交替更换,其实并不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之间发生的,而是在同为新兴大国之间的美国与德国的较量中得以最终完成的。中印关系虽然与当年的美德关系毫无共同之处,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存在中印争夺国际体系主导权的问题,但中印同为新兴大国,在迄今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都是处于上升态势的发展中大国,相对于这个体系有着类似的地位,因而也非常可能有类似的不满,这对于中国希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印度在中国的关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描述中是否已经被视为大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尽管中国对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大国,在学理上并无明确定义,但印度在中国的国际政治规范用语中从没有被视为大国,而是加上定语的大国,如发展中大国,新兴大国等,虽然也是大国,但和中国学界通常理解的全球性大国仍然存在区别。中国学界对全球性大国的理解着重于能够在全球范围发挥较大政治和经济影响的国家,例如俄罗斯、日本等,前者虽然没有经济大国的实力,但对全球政治事务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后者虽然完全谈不上拥有全球性政治影响力,但其经济地位和作用确实具有全球性影响。诸如此类的标准尽管谈不上是精确科学的定义,但透过此可以理解所谓全球性影响力是一个介于或融合政治与经济双重指标的模糊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印度既不是在政治上或安全问题上具有如俄罗斯这样的影响力的大国,在经济上也远不具备如日本这样的地位,因此很难将其置于中国所认定的大国类别。

第二,虽然中国并不把印度定义为中国所认定的大国,但这并没有降低印度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新一届领导就位后,对中印关系高度重视,习近平强调“中方视中印关系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并认为双方已经“深化了妥善处理分歧、谋求共同发展的友好相处之道。”[7]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中印关系的最新看法至少传达了几个重要信息。一是中方承认双方存在分歧,二是共同发展是两国的战略目标,三是双方努力朝着友好相处前进,在此基础上,建立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些信息反映了中国已经意识到印度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从习近平所谈的中印“相处之道”可以观察到中方所主张的新型大国关系相类似的理念,即“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其精神是相通的,这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中国所主张的新型大国关系虽不必将中印关系包括在其中,但以类似的理念和政策来处理中印关系却是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的,并且在中印共同崛起的进程中,这样的理念和政策将越来越体现出中国对外战略的全球坐标,其发展方向与世界体系的演变是基本一致的。换言之,如果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不可避免地逐渐衰落下去,则中国主张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必将是中国与其他新兴大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即使目前还没有现实化和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印度的地位显然非常突出。

第三,在中国向美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构想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重要的基础,即中国希望美国视中国为平等的伙伴,提出这个看法的前提是中国与美国的国力差距在急剧缩小,但美国仍然是国际体系中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是8.227万亿美元,美国是16.24万亿美元,印度则为1.842万亿美元,[8]也就是说中国提出构建新兴大国关系时,中国的经济体量大约是美国的一半,显然两国的力量对比是非均衡的,尽管中国的高速成长预示着中国可能很快在经济产出总量上追及美国,不过在目前,中国的国力仍然远远不及美国,这个事实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是什么关系呢?至少可以推断,在双边关系处于非均衡状态时,提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要求的通常是较弱的一方。此外,一个相对较弱的国家要求较强的一方“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在现实政治中可行性究竟如何是一个尚待观察的问题。从中美关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应当说,决定双方能否成功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关系的因素主要在美方,即较强的一方如果意识到“相互尊重”确实对其有利并采取从观念到行为各方面的调整,则建立平等关系的前景必定比较良好,反之,当然就很难将该种理念真正体现于政策实践中。这对中印关系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上述推断,可以合理地假设,中印关系在目前实际存在的非均衡状态下,特别是双方力量上的差距还在加速扩大的前提下,中方不大可能向印度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而且如果双方也主张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关系,也应该是印度方面更积极主动,一如在中美关系中中方更积极主动那样。尽管在现实政治中并未见到印度的类似行为,不过谋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地位,特别是这种平等地位如果系指双方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而言,那显然是印度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即印度长期来始终坚持的大国地位。因此可以假设,尽管印度并未向中国提出类似后者向美国提出的想法,但这种动机是存在的。这种假设如果成立,则对中国的对印度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关于在特定国际格局中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发展的描述。中国反对将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表述为必定与既有的大国进行争夺,乃至冲突,相反,中国认为“国强必霸”是一种“陈旧的逻辑”,从而否定了中国将与其他大国争夺主导权的前景。[9]根据这个逻辑,既然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主导权,就更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将与其他新兴大国争夺。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印在新的国际体系中如何相处的问题所具有的合理性就可以在关于新型大国关系的讨论中得到分析阐述,尽管印度尚不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将中印关系置于这个框架中予以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理解这两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大国究竟将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占有何种地位,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影响她们各自的地位等等,在这个意义上,中印关系可以被视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衍生,即它还不是中国所定义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潜在的影响将成为新型大国关系有效与否的典型例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