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上讲,我们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即首先保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迄今的实践证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是各种资源配置方式中效率最高的配置方式。原因在于:
各种资源所有者资源配置的目的都在于效用最大,并因此而使得资源配置效用最大。资源配置是各种资源例如资本、土地、劳动等所有者的资源配置,资源的命运就是资源所有者的命运。以商品生产为例,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社会需要该商品的使用价值,该商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样形成的GDP比人为制造的GDP质量要高得多。
市场配置可以使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具体途径是交换,而交换则以分工为前提,分工的原则是发挥比较优势。按照斯密的论述,这种发挥了比较优势的分工,能充分地提高各种资源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他举例说,某人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该人发现自己更擅长打猎,就把自己的资源配置到打猎上,另外一个人则擅长于造弓箭,就把自己的资源分配在造弓箭上,两个人互相交换,不仅两个人的蛋糕做大了,而且社会的蛋糕也更大了。
市场配置资源可以高效地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经济运行是有成本的,收集和处理信息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成本。市场经济较之于其他经济体制,能更为准确地收集和利用信息。斯密曾经指出,“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面,其生产物能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位置,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这里的“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位置”,既包括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也包括他的身份,他和资本的关系即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多少年以后,同样推崇市场经济的哈耶克更是认为,专家和领导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并不等同于人们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全部知识和信息。每个人都掌握着与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可以利用的信息,只有他适合作出相应的决策,并由此而有效地分配资源。欧盟执行委员会前主席戴洛尔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电脑能比市场更好地处理信息。原因在于信息是主观的、私人的、局部的、且瞬息万变的,对它的收集和利用,更适合分散的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是竞争状态下的配置。具体表现在:第一,当资源所有者把其所有的资源例如资本和劳动配置于某个行业或产业时,就存在着事实上的优胜劣汰。于是,创新和品牌塑造就成了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马克思论述过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回报的形成。某一企业由于率先创新而获得超额回报,这种超额回报随着其他企业的跟进而迅速地平均化,于是又有了新的创新。市场经济下企业更多地追求自己的回报相对地高于别的企业,“相对”地多比“绝对”地多更为重要,这个过程就像军备竞赛一样永远不会完结。第二,试图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地区同样处于竞争状态,他们必须提供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以使资本和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环境与吸引资本和人才的关系具有马泰效应。
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家。这首先在于企业家的追求不同于政府官员,他们通常通过把企业做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具体途径是通过创新引领资源配置。熊彼特论述了创新的五种情况:⑴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⑷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产品的一种新的信息来源;⑸创造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五种情况都是一种资源配置。奥地利学派更是十分推崇企业家精神,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就是去发现、去看、去感知、去认识、去行动、去捕获。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企业家,而不是依赖资源丰富。
尽管根据上述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意义非常巨大,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有建立和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载体,例如明确的产权,完善的市场体系,统一进入的规则,以及政府作用的合理边界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