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和 “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2)

“看不见的手”和 “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2)

不仅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形成有机互补

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是“看不见的手” 和“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所不同的是在此一国家“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多一些,“看得见的手”发挥的作用要少一些。在彼一国家“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少一些,“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多一些。在一国的一个时期,“看不见的手” 发挥作用多一些,“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少一些。在另一个时期,“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少一些,“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多一些。影响这些不同组合的,是一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一国特定阶段面临的经济社会任务。例如,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发挥的作用更多一些,“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少一些。法国、德国虽然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从一开始政府的作用就相对更多一些。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肯定要多一些,但“多一些”应当以保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前提。

在我国,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就应当:

第一,要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6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障碍,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明显存在着角色错位;由于各种行政垄断和审批,难以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体系;又如不适当地对市场频繁地干预,扰乱了市场和经济本身的自发秩序。基于此,就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更好发挥职能就是通过自己的适当退出,回到市场经济下政府发挥作用的应有边界,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当强调,在一个有着集权的历史传统的国家,保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第二,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有合理的“边界”,就是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科学界定的领域发挥作用。在这个“边界”内就容易更好地发挥作用,超出合理的边界通常容易出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一论述清楚地界定了政府发挥作用的“边界”。

亚当·斯密对于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有着更加经典的学术层面的论述。政府的职能首先是提供公共安全。他说:“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第二是提供法律秩序和社会公正。斯密说:“君主的第二个义务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和压迫,换言之,就是建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第三是提供其他公共产品。斯密说:“君主或国家的第三个义务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类机关和工程,对于一个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质来说,如果由个人或少数人办理,那所得利润绝不能偿其所费,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创办或维持。”斯密这里所讲的,实际上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公共产品。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代经济学进行了继往开来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超越亚当·斯密的论述。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也基本上遵守了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我们看不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用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也看不到这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直接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更看不到这些国家的政府唯GDP马首是瞻。正因为政府和市场都扮演了它应当扮演的角色,这样的体制才是高效的。

第三,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习惯是长期重复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近似于条件反射的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力量,可以是一种好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种不好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有些习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协调。例如:⑴轻易地干预价格。需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进行的,是市场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指引资源的合理流向。政府需要做的是健全体制使之形成准确的价格,而不是干预价格,干预价格只会扭曲信号。例如,农产品价格上扬通常是因为农产品短缺,反映这种短缺的价格可以传递信息,刺激生产,平抑短缺。抑制价格传达了相反的信息,只会更加短缺。⑵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用行政手段推进的、由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带动的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大手笔项目。例如,市场经济下的一体化是通过产业的纽带,通过交易形成的有机的一体化。然而,一些地区却用盖房子连接两座城市的方式盲目推进毫无效益的、地区之间所谓的一体化。⑶热衷于频繁的宏观调控而不是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设。应当明确,我们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应当认识到体制的力量,以及体制所能激发的知识、信息和激情是大于计划者、大于人的聪明才智的。我们首先应当让市场发挥作用,然后才是尽可能少、尽可能科学、尽可能正确地宏观调控。比起健全的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宏观调控的作用只能是第二层次。过于频繁的调控,只会引起更加频繁的经济波动,使得人们更关心和更多地研究政府的政策走向而不是市场走向,诱发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更少、更科学的调控,才是政府职能更好发挥的表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