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看待大学生“下跪借钱治病”?(3)

【案例】如何看待大学生“下跪借钱治病”?(3)

下跪向富豪借款100万治病有道德绑架之嫌

该同学虽家庭贫寒,又身患重病,但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的与病魔作斗争,这种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真心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但是,他的种种行为貌似有诸多不可取之处。

首先,依据常识,采取在阳光下暴晒杀死癌细胞的方式不具有科学性,若此方式真的奏效,癌症也就不会成为医学上难以攻破的难题。其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邀14名同学一起在企业门口下跪,向董事长借款的行为有道德绑架之嫌。若董事长不向其借款,舆论自然会批评新希望集团缺乏爱心,虽然100万元对于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如九牛一毛,但是若此次向他借了治疗款项,难免今后还会出现多起类似事件。再者,通过此种方式向董事长借钱,换位思考,可能会出现尴尬场面,别说借100万元钱,最后可能连见到董事长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从该同学的诸多惊人的举动读出的信息更多是一种无奈。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喝农药自杀,后来爸爸也患了精神病,能成长到现在是因为一对好心夫妻的收养,待到能自食其力,报答养育之恩时,却遭受如此大的打击,换做任何人都难以为继。面对高昂的医疗费,该同学最佳的处理方式或许应该是将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媒体报道,请求我们的政府、爱心组织、做慈善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发动身边的人向其捐款,这样既彰显了社会的正能量,又不会陷入舆论的浪潮。

也许我们的身边不止一个像该同学遭遇的人,为了让他们早日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美好,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正如那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谁更该反思大学生下跪借钱救命

莫向松下跪向富豪刘畅借钱受到不少批评声,有人说爱心的一个本质是自愿,莫向松这样做,绑架了爱心。在我看来,这类反对声大概是混淆了概念。必须注意到,莫晓松是向刘畅借钱,而非要钱。从法制层面讲,“借我100万救命,我为您打工一辈子”更像是莫晓松向刘畅发出的口头要约,有借有还,谈不上真正的爱心——打工一辈子还100万并不难,恐怕利息都可以算上。因此,莫晓松借钱并不宜被戴上“绑架爱心”的大帽。毕竟,刘畅要不要“应约”借钱给莫晓松,完全是他的自由;如果你硬说莫晓松这种方式借钱,有“绑架”刘畅之嫌,那恰恰反映出了这部分人内心上偏向于刘畅应该借钱给莫晓松。

至于说莫晓松下跪借钱有失尊严,更是站不住脚。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尊严固然高尚,但生命与尊严孰轻孰重,恐怕谁也没有能力弄得个泾渭分明。从人性的角度看,莫晓松以牺牲尊严的形式借钱也情有可原。他才20来岁,人生的路应该还很长,他向往生命;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养父母为了他付出了一切,只有生命得以延续,他才有更好地回报父母的机会。一个为了抓住救命稻草的人,我们或许实没有必要苛刻他抓稻草的姿态必须高雅。

当然,或许迫于舆论压力,莫向松已经做出了反思,并承认之前的行为欠考虑,也很抱歉给新希望集团带去了困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错就改”后又能如何呢?莫向松的生命照样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在笔者看来,面对大学生下跪借钱救命的悲剧,该反思的不是莫向松,更不是刘畅,而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救助制度。

安徽定远县44岁的刘敦和因无钱治疗用茶杯碎片将浮肿发臭发黑的双脚割掉、河北保定农民郑艳良“自锯病腿”……这些年来,因为公民无钱看病所引发的悲剧实在太多。莫向松下跪借钱治病,不过是其中一个侧影。尽管有医疗保障兜底,但那些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当反思的是,全民医保的今天,各地政府都宣称不让公民因病致贫,莫向松的养父母却为了给儿子治病,把能借钱的人几乎借了个遍,家里已经负债累累,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或许,我们的社会远没有解决因病致贫问题,解决因病致死(无钱看病)更为急迫。即便低保、医保、大病保险统统失效了,也该还应该有社会救助制度帮莫向松们一把。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是否都可以发挥一定的救助作用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总之,莫向松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社会医疗体制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的尴尬。当一个公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通过下跪以及“打工一辈子”的方式去借钱(未必就能借到),如此代价实在太沉重。谁来救救莫向松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政府的深刻反思。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