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 (2)

河北: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 (2)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央之所以要抓住改进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实际上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突出表征。在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放弃理想信念、是当人民的勤务员还是当官做老爷、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私等方面的尖锐矛盾,其最本质的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还是无情地割断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抓改进作风,整治“四风”,看似治标,实际上为治本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搭建了合乎民意、深得民心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看,作风建设这个永恒的课题也就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课题,是永远处于进行中的、需要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四风”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人心,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这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还对顽固性和反复性的原因作了深刻的揭示。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易”在于放松警惕,因恶小而为之;“难”在于习惯成自然,舍不得横下一条心痛改前非。“四风”问题都是积弊顽症,容易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所以必须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事实证明,“四风”的存在,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只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命运以及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铁的纪律为准绳,就一定能抵御“四风”的侵蚀。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