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永恒的课题,持之以恒地做好改进作风这篇大文章,要求每个共产党员把增强党性作为必修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自觉践行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传承发扬清廉务实、秉公为民的良好作风。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全民族全体人民的利益,具有大公无私的阶级本性,最具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最具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兵,理应增强党性锻炼,用纯洁的党性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袭,以优良的作风和清廉的形象扎根于群众之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党员放松了党性修养,颠倒了公、私关系。有的领导干部一事当前,先为自己着想,为家庭和小团体着想,不是为人民实实在在做事,而是为个人升迁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领导干部大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甚至到了欲壑难填、蛇欲吞象的地步,如此等等。这样的领导干部被“四风”侵蚀是必然的,其根源在于价值取向上“私”字领先,不仅私心、私利、私欲占据了头脑、左右着行为,而且对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些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和高尚道德进行所谓质疑。习近平同志对此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评,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共产党员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赋予的任何权力都姓公,自觉地用公、私两把尺子衡量自己党性强不强,时刻警惕各种欲望的诱惑,防患于未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