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遗”保护重在落细落实

河北:“非遗”保护重在落细落实

摘要:从细节入手强化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如艺术节、博览会的“大制作”,更需要在百姓生活中,从细节入手,时时处处展现“非遗”,传播“非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国对“非遗”的保护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生态的巨大冲击,“非遗”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保护法规不够完善,保护经费匮乏,后备人才短缺等。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笔者以为,保护“非遗”,关键要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非遗”教育进课堂。从国际经验看,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非遗”保护的有效形式和举措。比如澳大利亚的非物质及自然保护方面的教育,小学生以游戏为主;中学期间则在社会或科学课程中以课题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求证问题,在过程中了解、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地区的中小学课本,特别是美术课本都增加了不少“乡土教材内容”。“乡土”的内容很多是“非遗”抢救与保护的主要项目。然而,在教学的落实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有效地加强检查和督导,避免“非遗”教育流于形式。大中专院校的通识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也需要加入民间美术和“非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根脉,了解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