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校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训文化比较研究

大学校训不仅是大学历史传统、文化立场、教育理念及学术精神等的概括与抽象,是大学精神与理念的灵魂与内核,也是一个国家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与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研究中国与美国大学校训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视角上深刻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从而为提高和增强中国大学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国和美国大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演变轨迹,但二者之间又有许多相似性和共通之处。

1.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中美大学校训的内容中都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来源上看,大学校训多出自传统文化的经文典籍,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大学校训大都来自《论语》《大学》《中庸》《周易》《汉书》《孟子》《礼记》等传统经典巨著。据一项统计表明:在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古代用语占47.7%。

美国大学校训由于受到较强的宗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较多出自《圣经》,并且多用拉丁文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母体,《圣经》已经成为西方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发展和演变来看,中美大学校训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的文化信仰,也反映出大学为顺应时代要求和进步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扬弃。

如哈佛大学早期的校训是“In Christi gloriam”,是指“为了耶稣的荣誉”,反映出哈佛大学浓厚的欧洲宗教背景。后来,校训演变成了“Veritas Christo et Ecclesiae”,是指“为基督教和耶稣追求真理”,反映出哈佛区别于早期纯粹神学化的大学精神,开始探索适合自身风格特点,增强了对知识探索的追求与动力。现在的“VERITAS”校训体现了哈佛逐步摆脱神学束缚,追求“主知”“求真”的思想,它是哈佛文化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

在我国,虽然宋代书院院训义蕴深厚,但蔡元培认为中国大学乃仿效欧洲大学建制,应反映出我国大学校训随着社会功能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特点。如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也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维新的产物。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后,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就提出了“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方针。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校训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体现出北大在当时条件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振兴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3.追求真知的信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主旨的校训都十分普遍。大学是知识传承、积累与创新的主要场所,许多大学的校训中都体现出对真理和知识的不懈追求。从对中国和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校训内容分析中发现,中国大学校训中以“求实”“求是”“实事求是”“博学”“科学”等词为内容的较多,美国大学校训中以“真理”“知识”“科学”等为内容的较多,反映出两国大学寻求规律、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理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