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巴沟里来了“好亲戚”(2)

车巴沟里来了“好亲戚”(2)

——甘南藏族自治州走群众路线化解[尼江问题]侧记

在解决尼江问题中,工作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联系群众的方式介入尼江问题、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尼江问题、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尼江群众、用加快发展的手段推动尼江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组以尊重群众感情,以真情感化人为切入点, 把自己与村民放在同等地位上,戒掉官腔,放下架子,放低姿态,摆正位置,用“朋友式面对面、平等式手拉手、协商式膝碰膝、亲人式心贴心”的办法,听群众拉家常、说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认真聆听群众心头之怨、心中之苦、心底之气,真正通过与群众真交心、交真心,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要用真情把群众的心召回来,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脱贫致富上来。”在不到1年半的时间里,甘南州“尼江问题”工作组组长、甘南州委副书记俞成辉先后深入尼江两村调研慰问20次,召开各类协调座谈会60余次,约见两村村民上千人次。“用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介入尼江问题,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尼江群众,以加快发展的手段推动‘尼江’工作的思路是成功的法宝。”俞成辉说。

真诚细致的群众工作方法,加上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的科学措施,工作组终于得到了两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村民们的眼神从冷漠、怀疑,转化为真诚和热情,大家由最初的闭口不语到如今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我们的工作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常驻尼巴乡的工作组成员刘智勇说。

“工作组的同志们对我们的好,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一定把村上的事情办好。”道杰热旦动情地说。

“群众心里有杆秤,现在的每一点变化都是激动人心的。”已在尼巴乡工作近20年的尼巴乡党委副书记准格加说。

“我们将按照‘先点后面、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尽快把两村打造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示范村和样板村,努力将车巴沟地区推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俞成辉对两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卓尼县县委书记杨晓南说,卓尼县将在深入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两村实际和村民愿望,科学制定涉及两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整合项目、集中财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和谐稳定、文明法治、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走进尼巴村,经幡飘动,百年藏寨里欣欣向荣。新建的牛羊育肥暖棚已初具规模,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江车村村委会建设现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新景象。新上任的村委会班子成员正在规划新建村道。

生机勃勃的草原上,一座座洁白的帐篷和成群的牛羊如散落的珍珠,装点着静谧的车巴沟。牧歌悠扬,牧民们的欢声笑语在山谷里回荡……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