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村民食堂”倡导节俭办红白事被“点赞”(2)

武强:“村民食堂”倡导节俭办红白事被“点赞”(2)

摘要:“原来办个酒席怎么也得两万多,现在有了‘村民食堂’,办下来不到一万,省了一半的钱。”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镇郭院村的村民郭艳辉说。2012年7月,郭院村为了摒弃婚丧嫁娶互相攀比、讲排场之风,倡导节俭操办婚丧宴请,设立了“村民食堂”。这里的酒席有节俭菜单,办事有专人帮办,两年来已办红白事近20场。

倡导节俭办红白事被“点赞”

村民郭艳辉在2013年刚为儿子在“村民食堂”办过婚宴,他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真的很省钱。”

郭艳辉说,“村民食堂”的建立是一件大好事,大家都不再攀比,减轻了很多的压力。

“原来在村里办婚宴,要租锅灶,要借桌椅板凳,连菜刀都要借。”郭艳辉说,在“村民食堂”办酒席,锅灶及水电费都不用掏钱,就是花个原料的钱。

村民杨素君的儿子去年也在“村民食堂”办了酒席,本月31号女儿的婚宴也定在了“村民食堂”。

杨素君告诉记者,对于“村民食堂”,她一开始也是持观望态度,但看着村里其他村民都办得很好,她也就放了心,“你坐下就不用管了,村里安排好了一切,真省心”。

杨素君说,在饭店举办婚宴就是图个名,浪费了不少的食物,每次看着酒席上剩下的菜浪就觉得心疼,“吃了不心疼,浪费了真心疼”。

那“村民食堂”是否存在浪费现象呢?杨素君笑着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很早就跟主家了解情况,每桌都是按标准做的,盛主席大锅菜的时候,都有专人负责盛饭,不够吃再盛,避免浪费。

在采访中,郭子正告诉记者,“村民食堂”的建立,不仅有效减少了铺张浪费,而且进一步拉近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

“原来村民会顾忌村干部的身份,即使有想法也不会说出来。”郭子正说,现在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饭,拉近了距离,村民就会把他的一些建议提出来,便于开展工作。

据了解,自从郭院村“村民食堂”成立以来,武强县采取单位帮扶一点、村里集一点的办法,以东王庄等20个村为试点,陆续在试点村建起了“村民食堂”,并把“村民食堂”搬进机关,建起机关食堂公务用餐试点20余个,据统计,一年可节约各类费用100多万元。

郭院村“村民食堂”的创立在网络上也引起强烈反响。有网友评论道:引导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树立节俭新风尚,不仅改变了人的观念,也减轻了经济负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情往来交的是心,不能以金钱物质作为衡量标准,这个“多赢”的“村民食堂”,怎能让人不点个赞呢!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