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我”的逻辑。理论包括原理、规律、原则,追求“无我”境界,不可“无我”撰述。拿常见的“是”来说,有“无我”之“是”,有“有我”之“是”。“无我”之“是”,对“是”从何来、所在何处、由何种条件决定、内涵外延、此时此刻如何、向何处延伸做深入研究,形成“是”这个判断,或“是”字句这样的判断句。解析这“是”,需要“有我”之“是”,把握他人为何如何领会这“是”,主张并推广这“是”,再想想我为啥和怎样理解这“是”,书写“我”领悟之“是”,本地区本行业或本专业本课题理解之“是”。“是”与“事”通、事理交融,“是”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文章当有血有肉、有神有采。
人世间,哪有千人一面。有人端庄,有人骨感,有人丰满,先天赋予,后天塑造,不可一概而论。理论亦然。一个时代的理论过于“骨感”,如同一个时代的文艺过于“娱乐”,那就是时代症、流行病。愿我们时代的“理论”也照照镜、治治病,充满思想,充盈实践精神,充实历史感,丰富、丰满、“风姿绰约”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