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陈宝生: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社会和国内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分析形势、把握大势,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历来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外阐述好中国的经济形势,也是应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互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对经济形势做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即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一重要判断为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把握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改善民生迈出新步伐。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正确研判经济形势,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只有不断提高正确分析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高执行中央决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经济现象。要注意克服在看待形势问题上的片面性,在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要清醒看到不良的苗头、倾向和潜伏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做到未雨绸缪。在研究分析问题的同时,要历史地看、对比地看,看主流、看本质,切忌一叶障目。总之,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研判经济运行的环境、条件、现状和趋势,从总体上全面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看”:

一要看总量。经济总量是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看总量,主要是看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增长是否合理,关键是看经济增长速度、就业规模、物价总水平等重要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是判断总供求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稍稍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7.5%左右的“目标区间”内,从全世界范围来讲,7.4%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速度。从就业上看,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外出打工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同比增加了288万人,增长1.7%。从居民收入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是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是7.2%,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加快。与此同时,物价总体比较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3%,总体上是温和可控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今年的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要看结构。经济结构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内部各主体、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总体经济运行有重要和长远影响。经济结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比如,需求结构方面,要看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是否协调,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内部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供给结构方面,要看三次产业、各产业、各行业内部结构及其变动是否合理,以及各行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是否协调;要素结构方面,要看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物质资源等投入结构是否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此外,还要考察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分配结构等等。我国正处在速度换档、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分析把握经济形势,看结构尤为重要。我们考察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态势,会发现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出积极的变化,第三产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增速回落较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内需比重继续提高,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略缓,但从结构调整这些新的亮点来看,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