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2)

陈宝生: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2)

三要看趋势。分析经济形势,既要认清经济运行现有的状况,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指标中发现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把握经济走势,从而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看趋势,首先要看环境变化趋势,树立国际视野,加强对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走势的分析,关注国际经济变化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关注世界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动向,找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其次要看周期变化趋势,要把握好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比如,经济运行往往具有周期性的循环变化,经历由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到再增长的过程。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期还是下行期,既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内容,也是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节奏的重要依据。最后,还要看发展阶段变化趋势。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目前已突破6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会出现明显的速度换档现象,即从高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一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是,速度有所放缓,但结构变化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高。分析经济发展趋势,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运用环比分析、增量分析、先行指标分析等工具,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的总体把握。

四要看动力。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某种力量或合力,这种力量或合力有的来自内在,有的来自外在,内在力量往往是决定因素,外在力量有时也可转化为内在力量。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和环境就会发现,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非常充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成长期,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能扩大市场容量,又能大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稳增长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如占全国60%人口的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人均GDP刚刚达到3000美元,大多数地区不足5000美元,发展潜力很大。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结构,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市场体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各方面改革按照全会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序有力推进。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稳增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看动力,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人的因素。亿万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迸发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体现和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也必然影响着经济形势和走向。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想富裕、盼发展、求和谐,渴望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个“更”字,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意志愿望,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更好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能动作用。比如,2013年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各地新登记企业大幅上升,有的地方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就是生动的明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民中蕴含的无穷智慧与力量,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