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公车改革需多管齐下形成合力(2)

【案例】公车改革需多管齐下形成合力(2)

二是对群众呼声的回应。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上私奔、裸奔的“公车”的意见就很大,反映就很强烈。因为,公车腐败除了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更是彰显了一种凌驾于人民群众而高高在上的特权,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府,影响了干群关系,更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公车改革并非是今年才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公车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造成群众 “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现在,公车改革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之后,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这既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科学决策的体现,更是对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呼唤公车改革的一种积极回应。

当然,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舍弃自己固有的利益,自然会遭遇利益集团的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阻挠和破坏。因此,在公车改革的路上,既要有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胆量和勇气,也要有打好改革“持久战”和及时纠偏纠错的准备与耐心,为反腐传递正能量。

切勿让公车改革成为“伪改革”

2014年7月16日,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新一轮公车改革的序幕。按照新方案,中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此次中央在公车改革中决定碰碰“硬骨头”,既是去年11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之后的一个延续,也是从顶层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一个大胆突破。它透露出党中央向居高不下的“三公经费”出击的决心,必然形成一种威慑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触及深水区的改革,经常陷入“议难决、决难行、行难破”的胶着。包括党中央去年强力推行的反铺张浪费,在落实上也未摆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圈。不管是对公款接待的限制,还是对超标办公室的清理,地方上总有化解的“奇招妙术”,甚至形成新的浪费。

不省钱的改革是“伪改革”,如何使这次改革真正为纳税人省钱,还要看落实和监督。

公车补贴的发放要按照《条例》规定的“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来严格落实,切勿像一些地方此前的车改一样,虽然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却增加了动辄几倍于当地平均工资的公车补贴,让车改变成了一种变相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此,显然需要有专门的细致规定来严格约束。并且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一定级别以上官员,公务出行卡每月使用的详细记录,应在固定网站公开并接受监督。

对于取消的公务车辆,由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杜绝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适度公开公车处置全过程。

对于现在未在编公务用车,地方政府应该在公车改革之前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对各单位公务用车情况进行排查,掌握各单位公车数量、车型以及公车管理办法等情况,尤其要注意未在编或违规车辆,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奠定基石。

因地制宜,创新改革方式。各地进行车改时,公车补贴一般是按级别来发放,但也可根据部门和岗位的性质,适当调整公车补贴的发放。比如基层岗位用车如果比领导岗位更多,则基层公务员的公车补贴就应适当增加。此外,公车补贴应该采用公务出行卡方式发放,不得提现,只能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事务支出,非工作时间应禁止刷卡,特殊情况先自掏腰包,作出充分说明后再报销。

总之,各部门联动,确保改革的落实,拓宽监督的渠道,切勿使这次车改成为“伪改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