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
1947年8月4日,时任中央工委常委的刘少奇作了报告,他提出几点建议以解决土改不彻底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全党确定经过贫农组及农会发扬民主,以完成土改并改造党政民各组织及干部的方针;建立各级农民代表会,作为各级权力机关,待适当时机再建立“三三制”的各级议会;规定每年旧历正月初一(或其他日期)一切村干部解除职务,由农民大会或代表会检讨其工作,并进行改选,然后召开区、县代表会,改选区、县干部;地主、富农出身的党员,除特许者外,在土改期间回避在本县、本区工作;在各地普遍建立人民法庭,接受群众控诉等。②可以看出,建议既有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三三制”政策的回归倾向,也有新的开拓,尤其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表决机制,将基层政权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
1948年7月11日,《关于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对大会的任务、代表的资格、代表的名额以及代表选举办法等等事项作了相关规定。在代表资格确定上,力求体现普选原则。在确定出席会议代表名额上,将代表分区域、职业、团体三种。代表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广泛性,有开明绅士、资本家、工人、农民、少数民族代表、文化工作者、民主人士等,体现了民主和团结。
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从而确定了华北区开展基层政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次会议,薄一波认为民主建政的基础在于加强区、村组织的整顿。这体现出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视。蓝公武致闭幕词,并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在当前华北解放区已经比较巩固,可以开始建立“进一步的完整的村县市人民政权”,他宣读大会决议,在一年半到两年之内,必须完成从村到华北区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以华北为先例,全国按照进行。蓝公武甚至将建立村县市人民政权作为判断土改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他说:“今天土改完成了,若不建立村县市人民政权,土改不算完备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作用。而后开展的村、县民主政权的建设,也为后来的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③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在干部就职大会上,董必武指出:“今后华北人民政府中心任务,是要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主要是村县两级。”在西柏坡时期之前的不同革命时期,党的基层政权建设曾采取过“三三制”、“工农兵代表会议”等形式,而在当前的新环境下,诸如“建立村、县人民政权,建立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按照民主程序进行选举”这些都成为了西柏坡时期构建基层政权的关键词。④这表明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开始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通过制度实践,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
为了让基层民主政权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华北人民政府先后讨论通过了几个重要文件:《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华北区村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选举条例(草案)》、《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华北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县村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这些文件作为民主建设的法定文件,为西柏坡基层政权构建奠定了法律基础。
《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规定了必须由当地全体选民经选举并组织起来,行使权力并负责监督。该条例还对少数民族自治问题作了相关规定,在其区域不足一级政权之规定的情况下,选举代表需要分开来选。这项规定充分考虑到我国多民族的现实情况,考虑到了民族差别,针对复杂的形势,采取了有利的措施。⑤不仅如此,对妇女权益的重视也在该条例中获得充分的表现:“村代表会议代表妇女不得少于十分之三,如选不足时,得由村政府协同妇女团体召集妇女选民会议,选举其不足之数作为候补代表。”由此可见,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华北区村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选举条例(草案)》则明文规定:“凡在本村、县居住之中华民国人民,年满十八岁者,不分性别、民族、阶级、职业、宗教信仰、财产及教育程度的差别,均有同样之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据各村、县人数确定代表名额,对选举程序、候选人资格、改选事宜也作了相关规定,是在《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基础上针对选举程序所作的进一步细化。⑥
《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规定如下:“村、县政权为人民民主的基层政权,由当地全体选民经选举组织之。”这些“人民民主的基层政权”包括“村、县人民代表会议”、“村、县政府委员会”,它们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负责产生决议,并监督决议执行情况。自此初步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选举、决议以及公众广泛参政的制度,能够切实保证下情上达,同时具备监督体系的职能。
《华北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县村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则再次强调:“各区于选举条例颁发后,并应选择若干村试办正规的选举,总结经验,为秋后普选做准备。”试办正规的选举的村、县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这种由点带面、树立典型再推广成功经验的做法是先进的、符合实践要求的。⑦
上述文件可以视为华北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里程碑,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华北人民政府的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很多村、县都召开了代表会议,并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各级人民政府,这对于稳定华北局势、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⑧华北人民政府通过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为民主政权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事实上,只有反映绝大多数人意愿,才是真正的民主。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对选举机制、实施监督等方式的规定,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政党的意志,再通过立法将其固化,最终在取得政权之后将民主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政党政治的实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