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萨那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萨那古城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的东部,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198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萨那坐落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人类在那里的居住历史已超过2500年。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期间,此城成为伊斯兰教的主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3座清真寺、14座哈玛姆寺和60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楼为景点增添了美丽。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的东部,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的东部,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

“途程虽远,必到萨那”

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古代诗人曾把萨那比喻为“阿拉伯的明珠”,由于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又被人们称为“春城”,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不计其数。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

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就是萨巴王国的一个要塞。公元2世纪萨那古城逐渐成为此地宗教和贸易中心。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

公元4世纪,这里已成为也门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为赫米叶尔王朝首府。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7世纪初,城市规模迅速扩大。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纪时城内已有106座清真寺、12个浴场和6500座民居。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奥斯曼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门革命成功后,定萨那为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统一,萨那为统一后也门共和国的首都。

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

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

责任编辑: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