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
萨那市区分老城和新城两部分,中间由一条瓶颈地带连结,状似葫芦。老城街道狭窄,商店云集,大部分建筑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保留着许多古代王朝的遗迹,体现正统的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楼堂屋宇多用青石、白石、黄石垒砌而成。老城外围有一道5米高的厚厚城墙,建于800年前。位于老城正南方的一座保留下来的城门名为“也门之门”,是萨那通往塔伊兹公路的起点,既是萨那的正式城门,又是该城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迹之一。老城还建有号称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的加姆达尼宫,建于2000多年前。整个宫殿呈正方形,共20层,高约100米,墙体分别用白、黄、红、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宫顶是用一块完整的当地特有的透明白云母片盖成。从宫里仰视天空,可以观星月、看彩云,甚至能分辨出空中飞禽的种类,宫的四角各有一只口中含铃的空腹狮子,刮风时,狮子便会发出吼声,宫里的人就可知道风向。
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在萨那西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野上,有一座希木尔王朝时期的教长王宫--哈吉尔宫,整个宫殿建筑在一块高20多米的完整的巨大沉积岩上,岩石正面峭壁似盾面,宫殿为6层,宏伟壮观,装饰精美,被称为“石头宫”,是也门建筑史上“巨岩造宫”的典型。这里是萨那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吸引着无数的外国游客和建筑师。
萨那的新城主要指1962年也门革命后兴建起来的城区,在老城的西面,一部分是庄园区,为奥斯曼人所建;另一部分叫做“平地”,从前是犹太人居住区。这里是一派现代城市的风貌,新建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政府机关、航空公司、银行、萨那饭店、萨那博物馆、医院、体育场、电影院等都设在这里。
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萨那城既是也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南方北上朝圣的必经之路,在萨那的自由市场上,摊贩云集,商品琳琅满目,阿拉伯被风、珍珠宝石、腰刀、金银饰品及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具有典型的阿拉伯贸易风格。萨那人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装束,男人用方头巾包头或戴着伊斯兰小花帽,上身着西服,下穿围裙。男孩一般到了15岁开始佩带腰刀,这是成熟和走向社会的标志,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腰刀。失去腰刀是一个人的耻辱,因为只有犯人在服刑期间才不准佩带腰刀。妇女的传统装束是身穿黑色长袍,面蒙黑色薄纱。近年来也有少数新潮的知识女性戴起了浅色面纱。
萨那的自由市场上,摊贩云集,商品琳琅满目
萨那歌曲完美结合了诗歌和也门的传统音乐,通常在典礼和一些仪式上进行演奏,表演者在乌得琴伴奏下独唱,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曾经让也门人引以为豪的萨那歌曲,如今也因听众日益稀少而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目前只有少数几位音乐家仍保持着演唱萨那歌的传统。为了保护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也门音乐遗产中心合作发起了收录也门古老民乐的行动,目前,遗产中心已经收录了近300首歌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