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2)

慎海雄: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2)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还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作风飘浮、虚功虚做,阻碍了转型升级的真正落实。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抓工作经常轰轰烈烈开头,声势响、动静大,但抓而不力、落而不实,甚至把形式当成了内容,渐渐虎头蛇尾,最后“无疾而终”。转方式、调结构,必须狠下苦功。如果只是“三分钟热情”,虚与委蛇捣糨糊,不愿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怎么敲得开硬骨头?因此,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也是对领导干部品德与党性的极大检验,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极大检验。要想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就必须落实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做实功、鼓实劲、求实效,才能最终赢下这场攻坚战、持久战。“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转方式、调结构,关键要靠各级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能否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折射的是领导干部的品德与党性,彰显的是领导干部转作风的成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转方式、调结构,也是对领导干部发展观、政绩观的考验。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必须恪守的。中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发展加以化解。但今天的发展必须是“既长骨头又长肉”的可持续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想干出一番政绩来,这是职责使然。但转方式、调结构,解决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可能急功近利,需要把增速调整到合适的“挡位”,需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不计一日之短长的铺垫性工作和“隐性政绩”。如果一定要刻上自己的表面、显性政绩印记才有动力,如果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没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正确政绩观,就难以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不会自觉地针对突出问题,主动作为,勇闯难关;更难以实现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三个提高”。

习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领导干部对此都要铭记在心。政贵有恒,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打好基础、谋划长远,才能真正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转方式、调结构,更是对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考验。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各种新兴产业也在激荡中萌生。如果抓住了机遇,就有希望实现跨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如果墨守成规、懵然无知,就很可能坐失历史机遇,处处陷于被动。一些同志对多年来铺摊子、大投入的发展已是手到擒来,面对风起云涌的新经济浪潮,如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却往往无计可施、徒唤奈何。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唯一出路在于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充实、完善自己。惟其如此,领导干部才有能力和水平,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转方式、调结构,动力在改革。习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转方式、调结构才能不“挂空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转方式、调结构,一刻也坐不住、等不起,最需要敢于担当、务实肯干的领导干部百舸争流。领导干部唯有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坚定清醒敢作为,一茬接着一茬干,以钉钉子精神,钉牢一颗再钉一颗,才能赢得转方式、调结构的接力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慎海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