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设立普惠金融发展基金。一是地方财政可将扶贫资金的一定比例作为基金来源,改财政扶贫为金融扶贫。二是可以按照正规金融机构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普惠金融的资金来源。三是社会帮扶和社会捐助资金可以归入普惠金融发展基金。
第三,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除了基本的储蓄、贷款、汇兑、支付等金融服务外,金融机构还要探索提供保险、证券、理财、租赁、信托等服务。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手机金融服务业务,从而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特点,不断拓宽农业保险种类。
第四,完善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根据陕西的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特点,制定出适宜本地区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资金的地方去,激活经济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优化信用环境。建立陕西省统一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特别应该引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相关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服务对象的信誉状况,控制风险的同时对借款人的行为形成约束,信用意识能够逐步得到提高。
最后,提高全民的金融素质。一是“金融工程”是2008年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成立的一个社会公益型项目。目的在于让农户更多地了解金融知识,成为诚信的客户,从而提高农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将金融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全民金融素质。三是加强与金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壮大志愿者教师队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