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2)

共同富裕: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2)

二、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要让13亿多人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还任重道远,仍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奋斗。这是由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充足的现实依据。

从党的基本理论看,中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然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从我国现实状况看,社会经济总体上还处于不发达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人口众多,不发达,是中国最大国情。尽管经过36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已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状态。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指标也稳居世界最高水平,但我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94美元,列世界第84位,远低于美国人均51749美元、法国人均42625美元。世界上衡量富裕程度,不仅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某些生产指标总水平,而且看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我国经济总量不算小,但不仅人均占有量偏低,而且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带动,科学技术含量低。农业基础薄弱,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水平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6.1%,与世界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也有差距。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和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低。据统计,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每台计算机售价的30%、每台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总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质量和积累的社会财富差距都相当大。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总体不高。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7917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当薄弱,不少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尚未解决。区域发展也不平衡。我国东部部分发达省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12年,天津、北京、上海三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5069美元、13967美元和13565美元,这个数值已接近或超过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排名靠后的云南、甘肃、贵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只有3542美元、3506美元、3120美元,最低的地方人均只有1000多美元。不仅是区域经济失衡,就是从区域内部来看,也存在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地区、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是由多种因素并且是历史长期形成的,缩小这些差距势必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目前,我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多万人,靠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日子。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进城务工人员中有2亿多人还没有平均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全国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尚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和英国人口的总和。现有贫困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相当差的地方,使这些地方人口脱贫致富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即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住房拥挤,棚户区亟待改造。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人口大流动时期。今年春节前后的40天里,航空、铁路、公路承载了大约36亿人次的流动,相当于每天都有9000万人在流动之中。这说明,目前相当部分人口生活质量不够高。

因此,在我国人口众多、不发达、发展又不平衡的特殊国度里,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让13亿多人都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