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存智:北京的发展已触到生态、资源、环境的极限 (2)

胡存智:北京的发展已触到生态、资源、环境的极限 (2)

第四,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就是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工业服务的均等化,要推动在产业一体化、交通便利化以及公共资源均等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等方面,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基础设施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够得以实现。使得京津冀区域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异逐步缩小,使得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均等化,市政、公交、交通等公共设施服务能够实现均等化。

第五,要推动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一来就是为首都、为大城市、超大城市减压,疏解城市的功能,剥离城市的,像北京这种超大城市的城市负担,同时净化首都城市的环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扩大环境的容量、生态的容量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合作,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协调机制。还要完善生态建设有关的工作和措施,比如说林、水资源还有其他清洁能源一些保护和使用的措施。最后还要通过环境的治理、生态保护、国土整治,来实现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来提升人居生态环境水平。

那么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区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当前对三个地方功能定位不协调、不清晰,产业分工不明确,雷同、相互竞争、无序,另外在这个区域里边,经济和生产的运行并不畅顺,区内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交流的成本都比较高,竞争力也不强。同时在京津冀这个区域内,人口、经济的分布过疏或者过密,差异比较大。另外一个,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城镇体系不配套,京津冀,特别是北京、天津城市的首位度过高,城乡的布局不合理。同时,在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北京、天津这些地方,以及一些局部地区国土开发利用的强度接近或者超过了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环境生态的情况在持续恶化。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区域里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比如说现在的人口过多的向大城市集中,特别是超大城市集中,这个趋势目前仍在延续。比如说十年前,北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人口规模是1800万人,但是实际上,到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069.3万人,远远超过规划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就更为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等城市病日趋严重。可以说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城市发展已经触及到生态、资源、环境的天花板,或者说碰到底线、碰到极限了。

另外一个,大中小城市不协调,这里有很多数字是要表明这个差距太大。这样一来,大中小城市的作用都没有发挥和配起套来。比如说,就算是京津冀圈里面的13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北京的经济水平和总量最高,经济总量达到将近18000亿,而对于衡水河北的衡水,一个地级市,只有一千个亿,只相当于北京的5.6%和天津的7.8%,差距是比较大。更不用说中间的其他的中小城市、中等城市。

第三个就是产业分工不明显、不明确,产业雷同、相互竞争无序,这里边也有很多数字表明。很多城市都是以二产为主,你像北京和秦皇岛是以三产为主,也是有它特殊的原因,其他城市都是以二产为主体。天津市尽管大力发展三产,但是实际上二产仍然是支柱产业。秦皇岛由于它是旅游城市,区域性、季节性的旅游城市,加上二产不发达,所以三产成了主体。另外张家口二产发展不足,所以导致三产比二产还高,是因为二产不发展。

第四个就是运转不畅,区域内部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区域内部低质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产业发展整体上仍然处于过度依赖规模扩张、能源资源要素驱动的阶段,产业协同性不高,区域内协同性也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在技术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和发达国家、发达地区都存在着差异,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城市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部分的行业产能还严重过剩。比如说钢铁产业等等。

第五个方面,环境生态情况持续恶化。在大城市里边,人口膨胀、大城市病、交通拥堵、城市畸形发展、功能覆盖不全、治安恶化等等。领域对于资源上来说,也是资源紧张,人地矛盾加剧,水资源比较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在退化,部分森林受到破坏,湿地萎缩,河湖也是干涸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因此要做好协同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就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张高丽副总理在主持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上也决定,当前要做好五件事情。第一,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第二,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第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四,推动产业转移对接;第五,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

这些都是在顶层设计上迈开重要的一步,要做好顶层设计就要做好规划。

首先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大战略,就是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来落实好规划。要对国土的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保障体系做出统筹部署和安排,指导和管控涉及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整治的各类活动。做规划就要做好相应的基础分析,要关注,要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重要问题来考虑。同时做好国土空间的经济分析,考虑到城市间关系、人口流动、产业、经济区位等问题。最后还要考虑国土整治方面,因为这个区域京津冀地区已经是人类活动和生产建设多年的地方,里面有很多不合理,需要改造、整治、修复的东西,要使它协同发展必须把这个作为综合考虑。

要做好协同发展就要制定好区域规划,要编制好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并且从下边的方面,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好京津冀的发展。一个是功能定位,一个是产业分工,一个是设施配套,一个是综合交通体系等等。

要实现格局优化,协同发展,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应该说要有协同发展,最后必须要有这样的特征,才能实现协同发展。一个就是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整体在全国要能够成为重要的支撑区域和增长极,在国际上也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这个区域里面有北京、天津这两个大的国际都市,又加上有河北这么广大的区域,形成这么一个协调发展的区域,在国际上应该具有巨大的竞争力,而且发展起来以后,应该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区域、骨干区域。第二,区域内的产业分工要协调,运转要高效、低碳,同时它的流转还要畅顺,成本要低。应该这么说,在区内的交流、交往和经济活动的强度、密度都要比区外要高,这样才能符合这个区域的分工协调的发展。第三,要体现出来城市布局的优化,要形成大中小城市配套协调发展,避免像北京、天津,以后像石家庄这样的地方首位度过高,要使得中小城镇城市要发展起来。第四,人口的集疏程度要适度,避免过密的地区。比如说像前段时间,就有专家预测,北京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将来要发展到3800万人,这种预测和这种方向都是不可取的,远远超出北京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五个方面,就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均等化。第六个特征,就要体现出生态优美、环境友好。资源环境承载力渝开发利用的强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相匹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否则我们就谈不上这个地方是协同发展。

最后一个,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些相配套的土地政策。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京津冀区域地位的作用,有利于强化京津冀区域地位作用的这样政策都应该予以支持,要调整区域内的用地结构和相应的格局。就是要有利于调整用地的结构和布局;

第二,要支持京津冀地方集聚开发,面上保护。在京津冀地区要开发一点保护一片,要实现开发利用的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维护、修复、再造,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按照城市的定位、功能分工、结构调整、产业转移、配套、来调整土地的政策,根本城市的定位、根本发展、功能分工来进行调整。比如说原来是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就要支持退二进三,原来初级加工业比较多,高精加工业或者精细加工业少的,需要调整的我们也是支持的;

第四,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控制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面积,积极支持中小城市的发展;

第五,支持发展综合交通体系,要配套支持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的发展,要形成相互配套、衔接发展的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区内的经济交往、人员来往、经济活动强度,区内的强度要高于区外的强度,没有一个好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做不到的,因此要支持这样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配套,同时在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区域里边,要支持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这种综合交通的发展,并且按照轨道交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发展的时候,我们也给予相应的政策。最近,由国土资源部起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原来的铁道部共同起草的一个《关于支持铁路站场土地综合开发》的一个文件已经成型,已经出台,由国务院下发。就是对轨道交通站场上盖和附近的土地进行城市的综合一体开发,和铁路的交通能够形成综合开发新型城镇的方向,国土资源部最这个也是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将来在京津冀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这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六,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用地;

第七,开展国土整治,调整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质量,修复生态环境。

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禹:谢谢胡部长。为我们勾勒了目前这个阶段京津冀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改革进程,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非常多的改革任务,现在有机会在京津冀这个范围内来进行。

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主办,世界经济论坛支持,密宛云顶乐园、云顶大酒店承办,于8月1日-2日举行,论坛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互补与融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