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天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提出迫切要求。2013年天津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比重达到20.1%,天津进入严重老龄化的城市社会,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当前,京津冀地区仍是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天津作为资源消费型大城市,淘汰落后产能仍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的情况下,天津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更强有力的内生动力。
(四)天津具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潜力。从需求结构看,2012年天津最终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8%,分别比北京、上海低21.8个和19.3个百分点,天津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天津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8.1%,分别低于北京、上海、广州28.8个、14.2个和16.6个,天津服务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从城乡结构看,2012年天津农业户籍人口比重为37.0%,高出北京17.9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化建设后发优势显著。从所有制结构看,2013年末天津拥有民营企业18.7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共计46.7万户,而深圳早在2011年仅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达到37万家,天津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低估。从对外经济贸易结构看,2013年天津外贸进出口总额折合人民币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55.45%,而同年深圳、上海和北京相当于2.3倍、2.3倍和1.4倍,天津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潜力也十分巨大。利用好这些结构调整的空间和潜力,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后发优势,必将使天津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
(五)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为天津推动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契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对传统产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天津具有较好的基础,只要抓住机遇,就有可能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
三、加快天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决议中指出,天津面临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等机遇叠加、政策叠加的优势,这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天津是一个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强市,在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后,面临着土地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等多重压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天津必须积极探索消耗生态资源少、产业经济效益高、吸纳就业人口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发挥出经济新优势。
(一)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传统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天津应以建设智慧型城市为引擎,将高端制造业和智慧产业技术打造成天津制造业的中流砥柱。顺应现代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新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金融租赁等现代服务业扩规模上水平,激励制造业从产业链两端同时向附加值高的服务业延伸,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下更大力量推动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
(二)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路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首先需要解决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天津欲抢占制高点必须摆脱依赖技术引进的老路,把自主创新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路径。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机制,落实重大人才工程和重大人才政策,搭建创新工作推动平台,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进聚集一批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和激励企业在重大领域取得突破,创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型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