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干事”与“出事”辨(2)

北京:“干事”与“出事”辨(2)

要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确实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应当承认,新时期尤其是新阶段的干部,面对各种严峻考验,任务重、压力大,资源和诱惑并存,机会和陷阱同在,干工作是有一定风险的。要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确实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政策水平、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本领、创造性、组织纪律性和拒腐防变能力等等。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上装天线,下接地气”。“装天线”,是准确掌握党的理论政策和中央精神。党的理论政策和中央精神反映了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工作大局,历来是开展工作的指针和保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对党的理论政策和中央精神采取“用我所需”的实用主义,更不能耍“小聪明”,以“对策”应付和歪曲政策。“接地气”,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脱离群众也就脱离了实际。真正深入群众,具体地而不是一般地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意见、需求,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实际。“天线”与“地气”结合,就可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不断取得成绩。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考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前瞻风险,未雨绸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唯此,才能有备无患、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对处理改革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稳压器,也是保险杠。

三是工作中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常常是片面的,集体智慧远远高于个人判断。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事实,不能成为改变民主决策的理由。决策民主化不是决策科学化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法律是党和人民最高意志的体现,是对决策的基本约束和保障。个别“能力超强”的干部之所以摔大跟头,就因为“胆大妄为”,藐视集体智慧,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这从反面告诉我们,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对于一心想干事的干部来说,如同布帛菽粟,不可须臾离开。

四是坚守《党政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一系列廉政的具体要求。干部哪怕有99条优点,如果在廉政上不自觉,就等于木桶上有致命的“短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不但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给党造成巨大的政治、道德损失,所以干部无论做了多少工作,廉政上出现大问题,是不可能将功折过、以功免罪的。

只要广大干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廉洁自律、敢于担当、奋发有为、能办实事,就能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如此,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