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要有情感动力
学习群众路线容易,真正融入群众中去却不易。刘少奇曾说:“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诠释,而是活生生的情感体验。
形式是载体,是潜移默化的必要环节。情感动力源自活化形式,需要构筑干群同言同行的党性教育。这个体验就像完成一场爵士乐。没有具体的预设,没有标准化的设计,只有方向、主题主线、旋律基调和有才华的乐手,最重要的是一个演与听没有明晰界限的“场”。这个“场”就是能交融心灵、互相补足的现实生活的情境。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到城市社区融入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做一天环卫工人、做一天交通警察、做一天社区志愿者等等,通过角色体验、思维转换,获得切身感受。
情感动力的获得要深化党性教育的质量,完成干群同情同心的过程。空间距离的拉近升华到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才是党性教育的体验。否则就是一次基层旅游一次行动扰民一次官方作秀。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心通才通,情近人才近。引导带动领导干部反思,思考群众的疾苦与诉求,剖析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思考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剖析我们的能力素质差距,思考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从触动到感悟,从感悟到启迪,从启迪到坚定,党性教育借助群众工作培育,群众情怀在党性修养中升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