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度信任:确保政府良性运行的重要方向 (2)

提升制度信任:确保政府良性运行的重要方向 (2)

民众对制度的信任正在遭到蚕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过去民间流传的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写照。部分地方政府的党政人员脱离群众,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业绩,甚至为了中饱私囊,以牺牲当地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做出违背中央政策的地方性行为。本来应该代表地方人民利益的地方政府站到了人民群众的敌对面,让当地民众失去了“发声”的权力、失去了主张利益的机会。

2013年底的“中国社会综合状况调查”(2013CSS)显示,当前民众对地方政府10余项工作的评估中,“不满意”比例排在头三位的是:廉洁奉公、惩治腐败(54.6%);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54%);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48.7%)。三者获得“不满意”评估的比例都在50%左右。调查还表明,在这三个方面不满意的民众更倾向对党政人员持不信任评估。这说明,这三项不满意评估严重影响了民众对党政人员的信任水平。由于地方政府及其制度代理人在这三方面的工作表现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致使民众对他们的信任评估也不尽如人意。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些具有政治参与行为(比如参与示威游行、参与罢工、到政府部门上访等行为)的民众中,对这三方面持不满意评价的比例均超过60%。

可见,作为制度代理人,部分党政人员的行政表现不仅极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其能够履行相应职责的预期。而且,由于信任度低,在面临与政府人员的行政冲突时,民众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诉诸政治行动。近来发生的一些集群事件表明,民众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的方式在增多,采用相对暴力的方式来解决个体问题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