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档案保管,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3)

【案例】档案保管,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3)

档案管理费该不该取消

档案管理费的收取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人开始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各地人才市场就开始收取这笔费用。之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越来越灵活,人才市场也成了他们寄存档案的必选之地。人才市场刚刚兴起的那几年,无论是社会就业者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个地方给自己保存档案总觉得是莫大的幸运,尽管档案管理费很高,也没有人去计较这笔费用的合理性,甚至还庆幸这是一项“福利”。不是大家不在乎这笔费用的支出,而是不敢计较,如果没有地方保存档案,不光是就业、退休受影响,诸如购房、孩子上学等很多社会事务都会受牵制。

近年的改革,一方面纠偏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公众权利意识的增长。于是,档案管理费开始触到了人们的痛点。很多人开玩笑,薄薄几页纸的人事档案,占地比群租房小多了,为何收费却跟“豪宅”接轨?况且,改革应该是系统性的工程,既然人才可以自由流动,那么档案管理就应该是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人才市场一年还要收取一两百元的保管费?

管理即收费,这是很多行政部门的特色,档案管理费也不例外。纵观各大人才市场,它们大都以“市场”之名收费,行“计划”遗风之实。收取了数额不菲的管理费,服务水平并没有相应提升。如果想提前咨询事情,电话基本无人接听;现场去办理业务,效率低下,有时还不得不多跑好几趟。服务不到位还只是表面上的问题,档案管理费还涉嫌“歧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他们的档案都有单位免费保管,既然择业自由,为何流动人才的档案就必须要自己买单呢?

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很多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在被取消之列,档案管理费被人诟病重重,现在也到了该彻底清理的时候了。事实上,对于档案管理费,一些地方也已经完全取消收费。比如江苏省取消了档案托管收费的规定,山东青岛开发区则停止了收费。取消了这笔费用,档案管理也没有出什么乱子,说明这笔费用压根不是“必须”的。

改革应该不留死角。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常常成为改革的盲区:或者因为事“小”而不被人注意,或者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运作模式而麻木。但是,随着公众权益意识的与日俱增,那些曾被人“毫不在意”的事情终究会露出“伤害人权益”的本质面貌,档案管理费在公众心中“从合理到不合理”的轨迹变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档案保管不该成“暴利”行业

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正式就业的人才,档案都有单位专人管理,个人无需交纳管理费。私企员工、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者、自费出国留学及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等“无编”人员,则需要办理档案托管手续。于是,从事档案接收和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应运而生。其实,人才市场名为“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大都是挂靠在人社部门下的事业单位。并且,档案保管属垄断业务,由人社部门授权的单位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

按理说,就业和社保经办机构属于公益服务性质,档案保管也应该是公共服务,但现行的档案托管采取的却是商业收费模式。吊诡的是,与市场接轨的收费,并未提供名副其实的服务。据了解,由于手续烦琐和服务不佳等问题,全国每年仍有大量“弃档”、“死档”出现。尤其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多样化,部分用人单位不再要求从业者提供人事档案,“弃档”和“死档”现象日趋严重。

值得质疑的是,本应是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的档案保管,为什么还要收取费用?收取的大量费用都花在何处?据了解,全国尚无哪个省份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毫无疑问,对每年数亿元的档案管理费,理应由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向社会公开经费使用情况,防止成为某些部门的“小金库”。令人欣慰的是,按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停止收取此项费用。事实上,这项备受争议的收费,在一些地方已经取消。

面对一个城市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份纸质档案,固然需要专职管理人员从事管理服务,但这不应成为收费的理由。档案是法定强制归口管理的文件,不是个人主张建立的,理应划入公共服务范畴,由相关部门统一负责,日常运行成本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随着时代变迁和信息化发展,为改进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档案信息化理应成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