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任中的“潮汐现象”及防范

干部选任中的“潮汐现象”及防范

“潮汐式”干部选拔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权宜之计,可以快速补充干部数量的不足,但其中隐含的弊端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克服干部选拔的“潮汐现象”的基本思路也很简单,就是实现干部选拔的常态化。

重视干部选拔培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年轻干部通过有组织的选拔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能够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基业常青。但是,干部选拔特别是年轻干部选任应注意防止和避免“潮汐现象”。所谓干部选拔的“潮汐现象”,主要表现为:每过一段时间集中选拔一批年轻干部,集中安排一批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由于这些干部年龄相近,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又集中退休,然后再集中选拔一批年轻干部顶上去,如此循环,如潮水般共进共退。

从全国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多轮大规模的干部选拔。第一轮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后大量受冲击的老干部恢复工作,导致干部队伍“老化”情况严重,在此背景下邓小平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要求,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被选拔出来并先后走上领导岗位。第二轮发生在新世纪来临前后,着眼于培养跨世纪干部梯队,又一批年轻干部被选拔出来。近年来各地出现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年轻干部选拔。因为随着时间推移,50年代出生的干部渐次进入退休年龄,集中增补年轻干部问题再次突显。某省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该省市州“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中,40岁以下的干部只占1.8%,41岁至45岁的干部只占9.6%;在全省103个县市区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干部只占1.5%;35岁至40岁的干部只占9.7%。2011年,该省启动大规模选拔年轻干部长工程,用五年时间集中选拔培养一批厅局级、县处级后备干部。

造成“潮汐式”干部选拔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各个时期国家和地方层面工作关注点不同,有时需要重点选拔学历过硬的干部,有时需要重点选拔经济类干部,有时需要重点选拔具有基层经历的干部,等等。这样就导致部分干部无法满足某个时期的特定标准,从而难以进入组织的视野。第二,特定事件的影响。比如某个地方、某个单位主要领导犯错误或出现腐败“窝案”,原来遴选的后备干部自然不自然地被“打入另册”,不敢任用,造成干部积压,错过最佳使用年龄。同时受重大事件影响,组织人事部门用人趋于谨慎,宁可缓用不用,也不敢及时补充。第三,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尽管中央一再要求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后备队伍建设,每次换届都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年纪较轻的干部,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年轻干部要求过多、要求过高,冷挑鼻子竖挑眼,总是不放心,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意见”所干扰,不敢大胆地选用。第四,不当政绩观的干扰。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值得肯定,但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却把它当作又一种“政绩工程”,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个别地方的领导甚至有意无意把一批干部打上个人“印记”,趁机培植自己的“班底”,或者通过“重新洗牌”搞权钱交易。

“潮汐式”干部选拔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权宜之计,可以快速补充干部数量的不足,但其中隐含的弊端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是不利于形成合理的领导班子。一个班子内部年龄相近的干部过多,往往容易出现互不服气、互不买账的现象,这会大大增加内耗的概率。二是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干部梯队。干部潮汐式地遴选、晋升、退休,会导致工作连续性不强,好的经验和做法无法进行“代际”传承。三是不利于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大批量选拔某一年龄段干部会给其他年龄段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干部带来冲击,认为自己失去“进步”的空间,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现象,严重的还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不利于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入“视野”的干部难免产生两种心理,或者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粗放发展,涸泽而渔;或者求稳求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创新。五是不利于提高干部工作质量。在相对段的时间里大规模考察、遴选干部势必增加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量,不仅成本高,操作不当还会“拔苗助长”,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工作质量打折扣。

克服干部选拔的“潮汐现象”的基本思路很简单,就是实现干部选拔的常态化。首先,要继续按照老中青三结合原则选配各单位领导班子。过去30多年的实践证明,干部梯队建设是干部选拔的有效途径。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因经历、经验和风格的不同,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领导班子之间形成5—10岁的“年龄落差”,有助于维护资深干部的威信,是干部队伍团结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要建立稳定的后备干部遴选和补充机制。每隔五年在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单位及时物色后备干部,对因工作调动、到龄退休的干部及时补充。干部调整的周期不能过长,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干部“积压”,另一方面会造成年轻干部脱档、无法脱颖而出。再次,要强化动态管理意识。应坚持制度选干部,保持干部调整相对稳定的节律,避免“运动式”选干部做法,避免临时动议以免打破已有的干部梯队结构。最后,要强化党性意识,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来对待干部问题,不能在干部遴选中掺杂个人私利,更不能借机以权谋私,安插“心腹”,为自己“留后路”。如是,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始终在科学、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