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的问题导向
我国新时期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确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关键问题中将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是邓小平设计和领导中国改革的一大鲜明特色。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经济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政府管得过死,企业缺乏活力。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政治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是权力过分集中,由此造成党政不分,滋生严重的官僚主义。在着重思考和推进经济、政治、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邓小平对社会领域的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建设制度的改革也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价值的重要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增强社会活力,调动社会机体积极性;要注重制度建党,坚决反对腐败。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的重要思想。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尤其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各个领域的关键性要害性问题将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对此,习近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直接指导方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深化生态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