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
改革注重节奏与衔接
尽管今年以来,有关改革的决议高密度出台,但在专家看来,这些改革措施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相互间有配合、有衔接,也有着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忙而不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点。
以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例,尽管其出台时间出乎不少观察者的预期,但此前早有诸多调研与尝试。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明确谈到这一话题;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为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5月,刘奇葆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6月,刘云山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专程前往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运营室和移动客户端运营室;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在今年先后上线客户端,通过多种方式发力新媒体建设。
有序推进的特点,还体现于改革任务在时间轴上的合理分布。
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被视为验证中国改革决心的关键年份,而改革的任务,早在之前一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就已确定。如今,2014年已过去2/3,中国改革有39项启动,同样约占总任务的2/3。改革任务与时间恰好合拍。
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4次会议,也基本遵循了时间上的规律和任务上的先后顺序。第一次会议建章立制,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年工作要点后,开始进入具体领域改革任务的探讨。
事实上,中国改革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问题,不集中推出多领域改革措施就难以解决。
褚松燕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60项改革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彼此间既有衔接,又有轻重缓急。从中央已通过的方案来看,着重解决了发展、民生和平等的需求。通常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项改革措施同时推进,因此快节奏地推出改革方案是合理的。
以城乡差异的解决为例,这个长期形成的问题,既需要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不平等,也需要社保和医保的改革促进公共福利的均等,还需要新型城镇化措施的推动。而要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简政放权、打击腐败等限制政府权力的措施,亦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