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湘潭产妇之死”,还原真相是关键(3)

【案例】 “湘潭产妇之死”,还原真相是关键(3)

产妇之死何以引来群情激愤

一则发生在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在手术台 医护人员齐失踪”的新闻,被争相刊发,画面悲催,描述煽情,甚至有些用语简直等于暗示患者有被谋杀的嫌疑,顿时引来群情激愤。

确实,死生大焉。宝宝出生,妈妈殒命,自古以来,这都是摧心伤肝的悲惨故事。罪魁祸首是否就是被报“失踪”的医者呢?陆续,有各种“真相”浮出水面:产妇死因为“羊水栓塞”,发病率大约两万分之一,孕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医护人员并没失踪,因为患方家属有打砸行为,所以躲进休息区;家属索赔120万,院方暂不接受……

究竟哪个才是“真相”,或许有待进一步调查。值得探究的是,当线索不清时,何以一些媒体率先给出的结论,总是倾向于怀疑医护方面?为什么标题不是“产妇罹患重症,医者无力回天”?或是“患者不治家属闹事 医护走避”?是因为不够有悬念,不够吸引眼球?

偏听一面之词,仓促刊发有失客观的新闻,说重了,简直有挑拨离间之嫌。

原先我认为,医护人员是替欠账太多的医疗保障体系“挨刀”。比如医疗投入偏低,保障水平不足,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种种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捉襟见肘。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现在看来,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说:一些病患对医者失去尊敬和信任,或是源自藐视科学、打倒一切的病根儿。

比如,网上流传着一则“医疗产品比毒品还暴利,为啥不打击”的热帖:医院口腔科一颗售价2500元的纯钛烤瓷牙,出厂价只需16元;一个国产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76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暴利超过贩毒!我们不敢奢求免费医疗,只希望医院可以良心收费!物价部门都干嘛去了?”

能这么简单类比吗?一个医生学出来,得近20年寒窗;为了装这个几百元的心脏支架,医院配合的仪器、检查科目更是林林总总。有本事您自个儿把这300元的小东西塞进心脏啊?毒品是谋财害命,装心脏支架是治病救命,您好意思相提并论吗?怎么不去举报LV,一小块牛皮才几十元,做成皮包就得数万元呢?一个格外迷恋奢侈品的国度,怎么就容不下对医者技术水平的尊重呢?咱们的医疗保障确实有待完善,要让国民看得起病,但这不等于说换个支架就得白菜价儿啊!

离奇的怀疑能够流行,和对科学的无视、对医学的蔑视有关。我把病人交到你手上,治好了是应该的,治不好就是你不敬业。医生于是也成了惊弓之鸟,遇到不治也开始惊慌失措,甚至本能地想着逃离。

这个自古以来最有传承传统的行业,这个在世界各地最受尊重的职业,现在,中国的医生却纷纷告诫子女,千万不能再学医!要是有朝一日医者渐稀,或是最优秀的人才不愿再穿白大褂,伤害的究竟是谁呢?

产妇死在手术台:厘清真相才有“价值判断”

喜得子,本是人生之喜,却继而失妻,这是人生之悲。喜悲在同一天经历,不是谁都能够承受得了的。自己的妻子死在手术台上,自然要讨个说法,但现在事情却变得扑朔迷离。在真相未明之前,我们都无法下结论,也不能作出任何的“价值判断”。

产妇死在手术台上,这很难说得清到底是医疗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生命悲剧。如果真是医生所判断的,“羊水栓塞”是死亡诱因,则很可能非医生之故。因为“羊水栓塞”可以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各期,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即使积极地抢救,仍然死亡率十分高,产妇的死亡率可高达80%。死亡的时间快到可从数分钟至数小时,约1/3的患者在发病半小时内死亡,另1/3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多由于肺血管栓塞引起,其余1/3死于血液不凝或肾衰竭;如果诊断出不是患上“羊水栓塞”,则可能是医生之故。这需要权威机构下结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