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思想的辩证法 (3)

天津: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思想的辩证法 (3)

摘要: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做宣传思想工作时,就要特别注意受众的文化差别。社会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对单个事实的态度容易改变,而从小接受的基本态度是不易改变的,特别是生活在持有同样态度群体中的受众,其基本的生活观念和态度的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把握表征与实在的辩证关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关乎舆论导向的根本问题。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本性和特性,是其阶级性的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开始就公开表明自己的党性,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一开始就申明自己办报的党性原则。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坚持党性,首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大原则,决不能动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增强执政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就是“什么时候说”,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度”就是“说什么”“怎么说”,把握好节奏、力度和分寸;时和度都要服从于宣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引导的时机和表达上,占领制高点。

人民性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的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心声,维护群众的利益,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三俗化”现象。要认真研究不同受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从理论上分析,是表征与实在的关系,党既是人民的一部分,又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先锋队,是人民根本利益的表征。从政治上分析,是由党的阶级性质和政治立场决定的,是由党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和政治路线决定的,也是由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这两种分析的实质是一致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客观基础源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客观基础还源于党和人民在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确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表明,党和人民群众有着一致的追求和共同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优势和政治财富。

总之,坚持宣传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党性,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获得活力和动力,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