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技术条件的变化等,宣传思想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如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控制。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如网络信息加入到要闻报道的队伍中。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研时,群众可以自行拍照并上网,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因时而变,必须创新。即:观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改革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不断打破陈旧观念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势,树立一元主导、开放、包容的思想理念;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的舆论引导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理念;树立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的阵地建设理念。其次要手段创新,积极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的传播手段,完善媒体公益广告制作和发布机制,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用真实可靠、可亲可敬的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正面宣传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其三要基层工作创新,坚持“三贴近”、践行“三深入”、深化“走转改”,创新组织形式,强化行业自律,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扩大传播面,增强影响力。
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原则、方针和经验,是做好创新推动发展的前提;以发展的形式和创新的成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又是继承的目的和根本的宗旨。
六、把握好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辩证关系,坚持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讲,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的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特别要处理好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辩证关系,使两方面的工作,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要让国人和世界客观地认识中国,首先要宣传好中国的特色。一是要宣传好中国文化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由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现实基础。二是要宣传好中国历史的特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历经沧桑和痛苦,不断尝试君主立宪制、多党制、总统制,在各种“主义”中徘徊,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三是要宣传好中国的国情,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匮乏,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任务都很重。由此说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