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让农民进退有路 资源倾斜小城市(3)

户籍改革:让农民进退有路 资源倾斜小城市(3)

中小城市吸引力应增强

公共资源的“增量”部分应优先向中小城市倾斜

人往高处走。特大城市机会多、选择多,很多人都想往里扎;但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确有现实必要性。特大城市成为此次户改的焦点、难点所在。

从长远来说,增强中小城市吸引力,方能为特大城市分流减压。然而,从落户意愿看,时下中小城市的魅力却稍显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3年的相关研究显示,农民工流动人口68%愿意落户大城市,32%愿意落户中小城市。

“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差,特别是文化资源匮乏。” 林杰道出了不愿回老家县城安家立业的理由。

如何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下一步要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条件;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引导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中小城市倾斜;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布局,中小城市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张车伟认为,公共资源的“存量”改变不易,而“增量”部分应优先向中小城市倾斜,同时将大城市资源向中小城市转移和扩散也是重要途径,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优质教育院校和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改善中小城市的公共资源配置。

何宇鹏表示,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方式,进一步缩小不同城镇及城乡间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域均等化,这样劳动力才能低成本、更自由地流动,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和红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