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  (3)

北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 (3)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元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追求的四大价值目标。通过这样一个历史的回顾就可以明白,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什么会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了。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必定是一个过程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那么多年,就是改革开放也有30多年了,怎么到现在才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并不奇怪。实践是个过程,认识的形成和成熟也是个过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必定是一个过程。中国是这样,西方也是这样。比如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的形成,就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欧洲十四、十五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天主教教会对人和人性的束缚,形成了强劲的人文主义思潮;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进一步反对教皇统治和教会内部的特权、腐败;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深刻地批判了世俗君主制度,才形成了广为传播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自由、平等、博爱”逐渐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口号,但并没有马上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才成为官方格言,二战时期还被维希法国改为“劳动、家庭、祖国”,到1946年和1958年才被写进法国宪法。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不能仅仅理解为这只是国家追求的目标,与我无关。事实上,国家的追求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国家”这个词,是个地理概念,更是个政治概念,是与政权相关联的概念。而我们国家的政权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因此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从其实质来讲,就是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更何况,英文中的country、state,其中文译为“国家”而不是“国”。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离不开“家”、“家”离不开“国”,国家好了,我们大家都会好。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