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三、准确表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问题

该教材对资本主义在数百年前的历史进步性所讲的篇幅大大超过对自那时以来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讲的篇幅,似乎今天还停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的时代。而该教材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被用来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的反抗和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的历史事实只字不提。

该教材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第174页)相反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在某一国家的某个时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为夺取统治而争斗,因而,在那里统治是分享的,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会是关于分权的学说,于是分权就被宣布为‘永恒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1页。)显然,在少数剥削阶级剥削大多数民众的社会里,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权只不过是并且也只能是分赃而已。如果说存在什么制衡,那也不过是使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8页。)。

该教材还认为,“两党制是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它表现为一党执政时,另一个党就成为反对党,可以对执政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攻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党起牵制和监督的作用。”(第174-175页)而恩格斯早就揭露了这个两党制的政治实质:“正是在美国,同在任何其他国家中相比,‘政治家们’都构成国民中一个更为特殊的更加富有权势的部分。在这个国家里,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中的每一个政党,又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大家知道,美国人在最近30年来千方百计地想要摆脱这种已难忍受的桎梏,可是却在这个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两大帮政治投机家,他们轮流执掌政权,以最肮脏的手段来达到最卑鄙的目的,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大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对国民进行统治和掠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该教材认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209页)。“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处于科技发达、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它们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210页)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早已指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要比从之前的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容易得多:“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的生产经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875页。)而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靠别国来示范,特别是要靠发展中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方面强大起来才有可能。难道美国资本主义的覆灭要靠中国人民解放军去解放美国人民,而不是靠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吗?事实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发达,其科技、经济、军事方面越有优势,恰恰说明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越成熟。而一旦那里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那里的社会主义自然就会是科技最为发达、经济最为繁荣的。对于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时间,我们虽然不能盲目乐观,但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悲观。

该教材还有一个硬伤:“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243页)然而,当年的那个政党是不带“(布)”即不带“(布尔什维克)”的。列宁明确指出,“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该教材还提到,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了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第229页)然而,中国的这种探索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必须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股份制的本来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他课程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说明今天中国的实践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而不是照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股份制的呢?马克思指出,“不应当忘记,在股份公司中联合起来的不是单个人,而是资本。……某种工业巨头出现了,他们的权力同他们的责任成反比,因为他们只对他们持有的股票负责,而支配的却是公司的全部资本。……傅立叶不朽的功绩在于,他预言了这种现代工业形式,把它称为工业封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4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