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
2012年12月26日,日本著名的右翼政治家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梅开二度,出任日本第96任内阁总理(首相)。甫一上任,安倍便在历史等问题上向周边国家挑衅,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从而使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东亚地区矛盾激化。
(一)否认侵略历史
安倍上台后先后抛出了“殖民不是侵略”、“侵略定义不清”、“参拜靖国神社有理”等一系列右翼言论,借以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安倍甚至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开脱。2013年2月,安倍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同日本和其他亚洲邻国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3月12日,安倍在国会答辩时公开质疑东京审判。他宣称,对甲级战犯的判决是根据“战胜国的判断裁定的罪名”,而非日本人的定罪。[1]
4月23日,安倍声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2]此言一出,立即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国际社会,日本的侵略行径早已被认定为史实。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犯有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明确表示愿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进行深刻反省。1995年8月15日,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就历史问题发表正式谈话,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侵略定义未定论”是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所达成政治共识的公然否定。
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也是事关受害者个人尊严的重大人权问题,对此国际上早有定论。日本政府在1993年8月4日通过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公开表达了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基本立场,承认“慰安妇”问题给很多女性的名誉和尊严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日本政府表示由衷道歉。安倍2007年试图否认强征“慰安妇”,曾引发国际社会批评,美国国会众议院同年7月通过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第121号议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然而2013年5月13日,日本维新会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公然大放厥词,称“慰安妇”制度是当时保持军纪所必需,没有证据显示日本政府或军方直接采取了绑架、胁迫“慰安妇”的行为。[3]
此言一出,国际舆论哗然,包括中国、韩国、菲律宾、美国、俄罗斯以及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纷纷谴责。“慰安妇”制度是由日本政府写下的世界战争史上最不人道和最残忍的一页。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是如何的野蛮、残忍和暴虐,足以让诸多和平人士触目惊心。[4]
日本政客不顾日本政府自己的“河野谈话”立场,公然挑战人类良知和历史正义,屡次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反映出日本政治和社会的急剧右倾化趋势。面对国际社会对其右倾化的批判,安倍没有丝毫的收敛和忏悔之意,反而表现得更加桀骜不驯。2013年9月25日,安倍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时称:“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5]安倍的言论彻底暴露了其真实右翼面目,表现出其不顾一切也要推进其扩军道路的顽固企图。
(二)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中日关系中一道绕不开的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是衡量中日关系“阴晴”的标准。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里面供奉着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战死的246万多名军人,其中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官兵。1978年10月,日本厚生省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地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塞进了靖国神社,把他们视为“为保卫日本而献身的英灵”。1985年,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首次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2001~2006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连续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使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6]
现首相安倍晋三更是一个典型的右翼民族主义者,早在2012年10月安倍便以在野党党首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在2012年底的首相竞选中,安倍称对自己在第一次执政时没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痛恨至极”。[7]
2013年2月,安倍称日本领导人对靖国神社祭祀的亡灵表达敬意理所当然。鉴于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安倍没敢公然参拜,但在4月和10月的靖国神社大祭时,安倍均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供奉“真榊”。8月15日,安倍还以自民党党首的名义向靖国神社献上祭祀费。安倍政府的内阁要员们更是有恃无恐,多次公然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日本内阁大臣新藤义孝和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古屋圭司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跨党派议员团体“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组织了102人参拜。10月18日,新藤义孝及大约160名国会议员前去拜鬼,创下冷战结束以来秋季大祭国会议员参拜人数最多的新纪录。“参拜人数上升是日本政治力量格局变化导致的,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8]
这种公开的为侵略者歌功颂德,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参拜活动,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与赞扬,是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严重伤害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严重亵渎国际公理和国际正义。反观同样是二战策源地和战败国的德国,在战后则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历史。1970年,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时双膝下跪,代表日耳曼民族对犹太民族表示真诚的忏悔,德国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三)力图修改和平宪法
1946年,在美国占领当局的监督下,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废除了明治宪法。这部新的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这部宪法的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9]
这部宪法是在反省侵略战争的基础上制定的,得到了日本人民的衷心拥护,并为维护战后日本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修改宪法,为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扫清“障碍”,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右翼势力和日本新保守主义者的奋斗目标,但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却视和平宪法为日本成为世界大国、军事强国的绊脚石。
安倍的核心政治理念就是要让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成为“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或者是日本常说的“政治大国”。2006年安倍第一次执政时,曾著书《致美丽国家》,阐述这一政治主张,并明确以此为己任。在任职期间,安倍推动通过了规定修宪程序的《国民投票法》以及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后,又发表题为《致新国家》的政权构想,明确强调“终结战后体制,自主制定宪法”是“自民党的建党理念”。正如安倍在其亲撰的文章《走向新的国家》中所说:“与我五年前担任首相时相比,我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我依然认为,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摆脱战后体制。”[10]
安倍追求摆脱战后体制,其主要目标是要取消和平宪法第九条对日本发展军力和使用武力的限制,从而日本将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展军事力量,甚至拥有核武器,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四)积极实施价值观外交
安倍2006年首次担任首相时期的外相麻生太郎曾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Arcoffreedomandprosperity),指从东南亚经由中亚到中欧及东欧,连成一条弧线包围着欧亚大陆,支持拥有与日本“相同价值观”的国家,意在包围和牵制中国。2012年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以来,积极推行价值观外交,臆造“中国威胁论”,拉拢周边国家来牵制中国。2013年1月,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安倍晋三呼吁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共同组成“民主安全菱形”,与实力日渐增强的中国抗衡。安倍说:“我构想出一种战略,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我已经准备好向这个安全菱形最大限度地贡献日本的力量。”[11]
为从外围保障其“菱形战略”的效果,安倍不惜拉拢北约。日本媒体报道,安倍亲自给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写信,要求与北约联手应对中国的“海洋崛起”。安倍上台伊始即展开密集的亚洲外交:2013年1月16日,安倍亲自出马访问东盟三国越南、泰国及印度尼西亚;1月18日,安倍在印尼发表了日本亚洲外交五项原则的讲话,第一条即强调,日本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创造相同价值观。安倍的外交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构建对华包围圈,以遏制不断强大的中国。安倍希望借推行价值观外交、突出价值观因素,从意识形态角度来巩固日本的已有优势与既得利益,尽可能缓冲中国崛起对日本可能带来的冲击。
(五)大力增强军事力量
安倍上台后,在军事上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增强自卫队的实力。安倍组成内阁后,立即向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下达指示,要求修改民主党政权制定的作为国防建设长期指导方针的《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整备计划》。随后,日本防卫省开始修改《中期防卫整备计划》,写明引进美军最新型无人侦察机“全球鹰”,并且在日本财政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提出了大幅度地增加国防预算。在日本右翼力量加紧推动“修宪、建军”之际,2013年8月7日,日本二战后建造的最大型战舰“出云号”在日本横滨造船厂正式命名并下水。“出云”号战舰舰长近250米,宽38米,标准排水量为1.95万吨,满载排水量2.4万吨,建造费用高达1200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出云”号舰名,曾为旧日本日本海军舰队旗舰所使用。该舰先后参加了日俄战争和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在对俄海战中立下“战功”,在对华侵略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出云”号的下水,反映了日本鹰派对所谓的帝国海军念念不忘,其建造和入列不仅是日本扩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结果,反映了日本突破“专守防卫”与和平宪法束缚、彻底改变战后体制、重建日本主导亚洲秩序的战略走向。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不仅拥有装备先进的常规海上防御舰艇,还有“苍龙级”AIP潜艇、“大隅级”船坞登陆舰、“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等技术先进、战力强劲的海上舰艇。日本自卫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世界上少有的强大军队,整体军事力量早就超过了日本宪法规定的“专守防卫的需要”,“专守防卫”已变得有名无实,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主动先制”“战略已初步构成”。[12]
此外,安倍政府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对华挑衅。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演出了一幕“购岛”闹剧,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安倍政府上台后,在钓鱼岛问题上越发强硬,在2013年1月的记者会上,安倍即强调说对于钓鱼岛问题日本依然会坚持一贯立场,没有任何和中国谈判的余地;9月,安倍又表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会妥协。此外,安倍叫嚣抽调自卫队舰艇武装海保厅,下令自卫队飞机对我海监飞机进行拦截。力促海上保安厅自卫队化,自卫队国防军化,最终将目前钓鱼岛中日海上对立引向岛上对立和空中对立。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相关国际法条约与文献,都明确表明了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